幸福快乐五四精神助力绍城历史传承依依不舍
——浙财东方学子赴绍兴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6月27日至7月1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生党员服务中心赴绍兴地区开展主题为“重寻五四红色记忆,助力绍城历史传承”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是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在这特殊的纪念日里,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缅怀周恩来、蔡元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人抵达绍兴,赴周恩来同志故居、蔡元培故居、俞秀松烈士园林等地,深切体会“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满怀着热枕,在夏日酷暑之下,十人一行,我们在鲁迅故里展开问卷访谈。在故里的石板路上漫步,头顶是烈日,脚下是这座城市的风骨。近百份的现场调查问卷透露出五四精神在绍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家风精神和爱国情怀。不同年龄阶层的人指出,历史精神更应当通过教育、社会实践传递出世道的和平、进步、民主等等。
“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名为绍兴,这座拥有2500年建城史的小城延续发展至今,不仅是古色,更多的有优秀的发展。绍兴枫桥古镇的“枫桥”自治精神,文明全国。体会历史,继承优良,我们访问了枫桥镇党群服务中心,学习了解枫桥志愿“5+X”模式,实现自我治理,自我解决。这一行,我们有幸采访到枫桥古镇办常务副主任、古镇枫桥三贤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海先生,他在采访中提及,“枫桥经验”从一方面上就是对五四精神的实际传扬发展,落实到基层,得以良好应用。而次日傍晚,我们参与了枫桥的义工志愿服务活动,下到乡村,磨刀具、修理电器、登记乡里,为乡村老年人定期提供便利服务,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村民对我们志愿的认可和感激,义务精神本身传递出的,就是新时代、新青年蓬勃向上的朝气与活力。
乌瓦粉墙,青石板地,是俞秀松故居最质朴的修饰。第三日早晨,次坞之行偶遇了中共绍兴市委党校,与他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之后,我们便也在陵园进行了悼念并献上鲜花。在简单采访了俞秀松的侄子俞治华先生时,我们了解到俞秀松同志从小就爱打抱不平、心系大众;在他父亲的教诲下,俞秀松自少就有爱国救民的远大理想,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在他参加革命前期,就写信隐晦地告诉父亲,也获得了父亲的支持。
“等到大家有饭吃了,我再回来。你要相信,这一天会到来的。”这是俞秀松离家前临别留言。没想到,这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看到溪埭村。
睹物思人,唏嘘万千。家信、题词、旧家具……诸多摆设都已蒙上厚厚的一层灰,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故居内的陈设虽普普通通,却记录下一位革命赤子生命的点点滴滴。天涯赤子心,最是感念人。余治华先生最后期望我们一行人,能将在这里学到的爱国、节俭、进步等精神带回学校,带给社会,将去发扬出去。
五天的实践,可以说是五味陈杂。陈的是五四精神的悠远,杂的又是我们青年该如何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么多精神。在周恩来祖居和蔡元培故居,处处流露着先辈们的精神力量,厅内塑像,厅上匾额。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先生从事民主革命,投身教育事业,为民主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科学、教育思想,并倡导勤工俭学,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才能让五四运动可以成功,中华民族才由此踏上了复兴之路。
通过深入堪称全球最大屏幕的智能。开展调研,以访谈、问卷等形式访游客、知民意,展示出青年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在讲解员的热情接待和讲解下,大家了解了先辈们的光辉一生。重读周恩来先生的《雨后岚山》,再次体会五四前的紧张气氛,蓄势待发的情境,追思缅怀、敬仰先辈。
在五四运动中,周恩来、蔡元培等前辈做出的杰出贡献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伟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担当、为中华人民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崇高信仰、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从学校课堂印量将达100万份。到社会实践,我们深入感受五四精神,体悟五四时期英雄们的丰功伟业。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以身作则,更应将学习到的精神落实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积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弘扬五四精神,展现青年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勇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青年。中华青年,不朽于自身,不负于当代。重寻五四红色记忆,助力绍城历史传承。(免责声明:中国青年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厌食症是什么原因产后恶露不净有什么危害四平治疗白斑病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