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刘一苏学习成绩中上
摘要:初三学生刘一苏学习成绩中上,假期到了,因为补课问题与父母发生了争执,父母的望子成龙,以考大学为目标,二代人之间矛盾了。儿子以种种借口不去上补习班,自己偷学绘画,并把作品并送到报社。为准备儿子高中、大学学费,母亲每天上街道上买水果,一天收入几十元,尽管被城管部门追得东躲西藏,一个月下来,还是收入1000多块。父亲在一个工地打工,每月收入800元。一天,他到了父亲的工地上想去写生,无意间看到了工头正在训斥着父亲的情形。这些情形深深地刺痛了他。他决定放弃喜爱的绘画,专心致志上学。 故事梗概
初三学生刘一苏学习成绩中上,假期到了,因为补课问题与父母发生了争执,父母的望子成龙,以考大学为目标,二代人之间矛盾了。儿子以种种借口不去上补习班,自己偷学绘画,并把作品并送到报社。为准备儿子高中、大学学费,母亲每天上街道上买水果,一天收入几十元,尽管被城管部门追得东躲西藏,一个月下来,还是收入1000多块。父亲在一个工地打工,每月收入800元。一天,他到了父亲的工地上想去写生,无意间看到了工头正在训斥着父亲的情形。这些情形深深地刺痛了他。他决定放弃喜爱的绘画,专心致志上学。
一天晚上,当父母正在数钱,总结一个月来的收入情形时,刘一苏从房间走了出来。拿出了报社寄来的稿费,他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听你们的。
剧中人物:刘一苏,一个下岗工人的独生子,16岁。学习一般,有绘画才能。
刘全林:40岁左右,刘一苏的父亲,下岗工人,以打工为生活来源。
刘母: 8岁左右,下岗工人,以零售水果为业。
邓昆明:某机关公务员儿子,刘一苏同学。
王婷玉:某建筑公司老总女儿,刘一苏同学。
年老师:60多岁,绘画老师,退休,独身在疆。
黄明轩:45岁,男,刘一苏的班主任。是学校的优秀班主任。
1、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中大门前,日,外。
寂静的校园里,突然响起了欢乐的铃声。一群中学生相互排挤着,男男女女,背着书包从大楼的梯口外走出。
学校的门前,一排排各色各样的小轿车。随着学生的走出,轿车的门纷纷打开。一个个大人东张西望地寻找着自己的孩子。
一阵混乱之后,停在门前的小轿车只剩下几辆。
刘一苏、王婷玉和邓昆明三个人出现在一辆小车的旁边。
一个中年的男人从车前走过来。
中年男人:小玉,上车吧,你爷爷早就等你了。
王婷玉:刘一苏,邓昆明,一起走吧。让叔叔送你们一下。
中年男人笑着说:小玉,可能来不及了,大家都在酒店等着。
他转过脸来对着刘一苏和邓昆明:下次再送好吗?
王婷玉:你不送他们,我就走着回去。说完她打开左前车门,一只脚踩了下来。
中年男人一收笑脸,沉默一下:好吧,好吧,小玉上来吧,你们俩个,来,坐后面。
王婷玉向他们招手:呆子?上来呀。
刘一苏和邓昆明相互一看,还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中年男人打开车门钻进了轿车,伸出头来,向刘一苏和邓昆明说:快点呀。
刘一苏向着走了几步,俯下身了对王婷玉说:小玉,你先走吧,我们还有事。
邓昆明也凑了过来:真的,小玉,我们俩个还要去年老师那里,上绘画课。
汽车发动了起来。
王婷玉有些生气:那好吧,我先走了。
车子从走动的人群间,沿着公路缓缓地向前驶去。
许多教师从门前走了出来,他们指点着剩下的几辆小车,小声地议论着什么。
几个男学生背着书包,从老师的身边超过,向前跑着。
2、 住宅房间,客厅,日,内。
一位老人的背影,左手拿着一枝笔,右手的几个指头间,分别夹着几枝不同的绘画笔,正弯着腰在一块画板上涂抹着,阳光从窗 进来,他白色的长发透明。侧面的脸庞上,透露着一种男性的严肃。
屋子里乱七八糟堆满了各种家俱。一张桌子上,几盒方便面,有用过的,有没有打开的。在方便面的一边,放着一个铁皮的暖瓶,暖瓶边有一个大陶瓷缸子,静静地冒着热汽。
一动不动之后,他的头发一甩,得意之色涌上脸孔。
突然门铃声响了,他用左手提起门铃话筒:进来吧。
说完,他按下卡钮,然后挂上了话筒,双脚用力,把乱成一团的地面一拥,许多东西响动着涌向屋的一角,脚下出现了一片空地。
门开了,刘一苏和邓昆明走了进来。
刘一苏:年老师好!
邓昆明:年老师好!
年老师把左手的笔放下,向前一伸:昨天的作业,我看看。
刘一苏从书包的一边抽出一卷东西,递了过去。
年老师又一次伸出拿着刘一苏画卷的左手,问邓昆明:你的!
邓昆明面带难色:年老师,我忘带了。
年老师的面部,一脸难看,眉头一皱:告诉你父母,你就不用来了。
邓昆明难过的说:年老师,我……
年老师转过脸来不再看邓昆明,而是缓缓地打开了画卷。渐渐地,他的眉头展开了,露出了喜色。
邓昆明向刘一苏看了一眼,也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做了个怪脸。
刘一苏用手轻轻一推邓昆明,俩人忙站好。
这时,年老师的目光从画卷上抬起来,越过画卷顶端扫过来,向刘一苏露出满意的笑脸。
年老师:刘一苏,你下个月,还不用缴学费。
刘一苏:谢谢,年老师。
年老师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刘一苏,又转过脸去,脸色一变,看了一眼邓昆明。邓昆明急忙低下了头来。
年老师指着屋角的一排沙发:好,坐下,今天讲绘画的用光角度…….
、 刘一苏家,晚,内。
这是一间二居室的楼房,简单的家俱,虽然透露出一种贫寒,但却显得十分整洁干净。明亮的窗户,整齐有序的沙发,茶几上摊着几张乌鲁木齐晚报,还有几个干净的倒扣在盘子上的茶杯。
灯光明亮的厨房里,刘一苏的母亲正的做晚饭,刘全林在卫生间洗脸。
刘母:老刘,孩子快放假了,听说学校要补习,我给苏儿报上名了。
刘全林:快考高中了,该紧张一些了。什么时候上课?
刘母:这周考三天,下周就上课,听说请的全是顶尖老师讲课。
刘全林手里拿着洗脸毛巾边擦边问:要上几天课,你交了多少钱?
刘母:听小玲妈说的,我才让她看着摊,一共交了 00块哪,才上20天的。
刘全林:有些贵了,我们工地上,也有孩子补习,才240块,也上20天。
刘母把头伸出厨房:那些业余的补习班不行,学校抽的老师都是优秀老师,我听说了,才办的。对了,你们工地上活多吗?
刘全林望着伸出头来的刘母:活倒是挺多的,现在民工都不够用的,内地民工比以前少多了,招不来。唉,这也是过去老板们做下的孽,工资低不说,还拖欠打人,这不,今年人家都不来了。
刘母站在厨房门前,双手在围裙上擦着:如果有时间,我想让苏儿去你们那儿,打几天工,让他受受教育。
刘全林瞪了一眼刘母:胡说,学业要紧,还是让他上着学吧。
刘母把茶几擦拭着:这孩子净是艺术呀、绘画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
刘全林叹息着:那也不成,我看还是让他停下绘画课吧,以考大学为主吧。
刘母从厨房里把几盘青菜端了出来,放在茶几上,然后走到窗户前,向外张望。
刘一苏正一个人背着书包,从路上拐上,向住宅楼区走来。
刘母:准备吃饭吧,苏儿回来了。
刘全林忙回到卫生间,把东西放回去。
刘一苏:妈,爸,我回来了。
刘母:苏儿,快洗洗,吃饭了。
茶几上,用报纸铺着,三盘菜摆放着,每人一碗米饭,刘一苏洗完手坐下时,刘全林打开了电视机时,电视的内容是新闻联播。女主持人正在播送新闻。
刘一苏:妈,爸,年老师说,下个月,我还不用交学费。
刘母:那多不好意思,人家也需要钱的,一年多了,没收过你的学费。
刘全林:苏儿,是不是年老师看咱们家穷,不收?
刘一苏:爸,看你说的,邓昆明就一个月一文不少交学费,我,是靠自己能力不交的。
刘全林停住了吃饭:你?能力?就你?
刘一苏:年老师说我的画很有功底了,而且想像力不错,创新性强。
刘全林:什么?
刘母拉了一下刘全林,俩人顿时没有了声音。只听见新闻联播节目。
刘一苏吃着米饭,吃着吃着,觉得不对劲了:妈,你们怎么了?
刘母:孩子,学画画是件好事,本来应当鼓励你,可是,我和你爸想了,画画的再好,还是比不上考大学重要。你说是吗?
刘一苏:妈,爸,你们说,上大学就这么重要吗?人家爱迪生、爱因斯坦…….
刘全林:打住,我说下,爱迪生爱因斯坦在中国,也要考大学,那是美国的事。
刘母:考上大学,我和你爸才能安心。
刘一苏:妈,你们怎么这么迷信大学?你也不看看,这街道上过来过去的都是大学生,还不是要找工作?他们一个月才挣多少?几百块钱的工资,能管什么用?
刘全林:就是每个月不挣一份钱,那也是大学生,也是有文化的人。你也不看看,乌鲁木齐这么大,这么大,哪家公司招人,不是招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
刘母:就是的,我和你爸商量了,绘画课你就不学了,参加假期补习班?
刘一苏:妈,我想到年老师那里去,他说我的画提高很快。
刘全林:以后再说绘画吧。名你妈都报好了,钱也交了。下周开课。
刘一苏:你们都做好了,还找我干什么?我不去。
刘母:有时间再学绘画,好吗?苏儿。
刘一苏沉默着没有回答,大口大口吞着米饭。
整个家里也有电视上的新闻节目声音。
4、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中学的教室,日,内。
黑板上一行板书:“优秀作文的写法”。
黄明轩正在上课,他转过身来,全班学生都在望着他。
黄明轩:同学们,快考试了,作文是一项重要的得分项目,几乎每次分数都在三分之一左右。后天,就要中考了,今天,我再把优秀作文的写法给大家复习一次。
学生中立即发起了一片微弱的嘈杂声,刘一苏身边的一位女生,向邻桌轻声说了一句快五十遍了。立即引起了一片抑止不住的轻微笑声。
黄明轩不加理会,仍挥动着手臂:主题最重要了,一篇文章的主题要体现向上的精神,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
学生们明显地没有注意黄明轩的讲课内容,他们时而俯身,时而侧身,显得十分烦躁不安。
“叮铃铃”下课的铃声响了,黄明轩仍在讲课。
黄明轩:注意结尾,记住,要首尾呼应,体现主题。下课!
5、 一条街道,日,外。
这是一条小巷一样的街道,街道的不远处是乌鲁木齐市著名中山路。中山路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断。许多提着商品的外地人匆忙地走过。
一个小小的水果摊边,一只手从箱子里把一个苹果拿出来,擦拭着,然后摆在整齐有序的水果堆上,整个水果堆分类码放着香蕉、桔子、苹果等,这个人抬起了头来,吆喝着:新鲜水果。原来,这个女人就是刘一苏的母亲:刘母。
一位行人走过来,他看着水果,用手掂量着。
行人:桔子多少钱?
刘母: 块5,来一点?
行人:那边才 块2,你能不能便宜一些?
刘母:品种不一样呀,小伙子。
行人: 块 ,来两公斤。
刘母:好咧。你不知道,我的水果是最好的。
行人:份量一定可足呀。
刘母:价格讲定了,份量不少。
行人匆匆忙忙地掏出钱包来,刘母从黑色的人造革皮包里找着零钱。
6、 校园,日,外。
一群学生正在球场上打篮球,不时传来几声叫好。教室里仍有许多戴着眼镜的学生在学习着。
刘一苏和邓昆明在球场不远处。他们看着低年级的学生在热闹地打着球。
邓昆明:刘一苏,你怎么了?
刘一苏:我爸不想让我学画了,他一定要让我上假期补习班。
邓昆明:你可以不去呀。再说你的画也真的很有水平了,多可惜。
刘一苏:后天就要考试了,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如果考不上高中,连考大学的机会都
没有,我也想了,我爸他们不容易,先考大学吧。
邓昆明:我爸也是,他们总是以为考大学就是一切。
刘一苏:昆明,我还是想画画。你呢?
邓昆明:我可比不上你,你的画快成果了,年老师那可是严格,他对你这么高的评价。
刘一苏:其实,我挺喜欢没工作的,自由自在的,有时间画画。
邓昆明:要不,我们不考试?
刘一苏:那怎么行。今天晚上,你陪我再去年老师家,看他的意见。
邓昆明:行呀,一定奉献自己的宝贵时间。
刘一苏转忧为喜,拍了一下邓昆明的肩膀:这才是哥们。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又响了起来。
7、住宅房间,客厅,日,内。
年老师坐在旧沙发上,他端着一个大茶缸子,默不作声。
阳光照射着,在阳光的另一边,是刘一苏和邓昆明。他们也默不作声地看着年老师。
一张绘画半个是阳光,半个是阴影。
年老师终于放下缸子:这样吧,你什么时候有时间,什么时候来。我反正在家里。
刘一苏:年老师,我真的很喜欢绘画。
年老师:这些,我都知道,这样吧,你把你的几幅画送到报社去,找王编辑,他是我的学生,让他看看能不能用。
说着,他从大堆的画纸里寻找着,翻腾着,然后一张一张地找出来。
年老师:你把这些交给他,说我让你找他的。对了,邓昆明,你就别来了。
共 867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天下父母】是一篇故事深刻,情节生动,人物鲜活,寓意深远的微电影剧本,宣扬了一种积极可贵的正能量。作者通过初三学生刘一苏的亲身遭遇,对我国目前“高考至上”的教育制度提出了质疑,呼吁社会和家长,给孩子们一个相对宽松、民主、自由的成长环境,也呼吁社会多多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的人生追求。成绩平平的初三学生刘一苏因为喜爱绘画,和坚持让他上补习班的父母发生了争执,于是,他背着父母,自己偷学绘画,有一天,他碰巧到了父亲的工地上想去写生,无意间看到了工头正在训斥着父亲的情形,这情形深深地刺痛了他。因为体谅父母生活的窘困,他决定放弃喜爱的绘画,专心致志上学。该剧本对国人一向信奉的“望子成龙”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抨击,让天下父母冷静的思考一个问题:高考是否能够解决一切?高考解决不了一切,只有发挥孩子所长,走孩子们驾轻就熟的路,行行都会出状元。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样可怜的还有莘莘学子们的心呀!请全社会,体谅父母!体谅孩子们!欣赏意味深长的佳作。感谢赐稿文缘。推荐加精!【编辑:潮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10102】
1 楼 文友: 2014-12- 0 19: 8:04 寓意深刻的佳作,欣赏学习!问好白杨老师!祝元旦快乐!
2 楼 文友: 2014-12- 0 22:4 :59 明天再来拜读老师的剧本。先留下足迹!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楼 文友: 2014-12- 1 09: 1: 4 真的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剧本,欣赏 朋友,我在江南烟雨等你来!
4 楼 文友: 2015-01-01 17: 6:57 恭喜获得精品! 公务员,至今从事业余创作20余年,发表诗歌、小说近200篇,原省级散文诗协会会员
5 楼 文友: 2015-01-02 21:25:21 好感动!懂事的孩子。 为文者,当抒发真善美。
6 楼 文友: 2015-02-06 08:52:08 每次读白杨老师的文章,读完总要忍不住流泪,除了感动,还有一种力量,一种向上的力量,谢谢白杨老师。 用一支磕磕碰碰的笔,让梦想在渴望中成长。
回复6 楼 文友: 2015-02-09 11:15:16 百灵,谢谢!陕西男科医院哪家好苏州治疗癫痫病方法退行性骨关节病治疗药物
尿酸偏高怎么调理血脂全套检查多少钱
为什么会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
- 上一篇:X三国孙尚香怎么样柔软
- 下一篇:大陆面板红潮来袭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