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蕉城区茶产业崛起有何秘诀
宁德蕉城区茶产业崛起有何秘诀?
中国茶资讯:历史上,蕉城曾以名贵的芽茶、雀舌、岩茶而蜚声中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鞠岭天山绿茶系列产品80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名茶金奖,为世人所认可,是中国近代东南海上茶叶之路三都澳港口的所在地。
近年来,天山绿茶成为蕉城绿茶公共品牌,天山绿茶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农业部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在2012年宁德市第五届茶王赛暨茶叶包装评比中,蕉城区摘得绿茶茶王1个,绿茶金奖1个,红茶金奖7个,白茶金奖1个,乌龙茶金奖2个,茉莉花茶金奖1个;绿茶名优茶奖11个,红茶名优茶奖4个,白茶名优茶奖1个,乌龙茶名优茶奖4个,茉莉花茶名优奖1个,蕉城区茶业管理局被授予最佳组织奖。2012年蕉城区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连续第四次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
先是腊面、芽茶、天山银毫等声名显赫,再是天山绿茶、天山红誉满八闽,究竟是怎样的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蕉城茶产业?
秘诀一
深度开发产业化
蕉城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山势雄伟、溪涧纵横、坡谷延绵,属微域小气候,极利于茶树涵养营养成分贵州省面向央企招商大会上与中国中铁正式签约的大型旅游文化产业项目,茶叶品质因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色而久负盛名。
2004年开始,历届区委、区政府领导重视茶产业发展,蕉城从建立市级茶树品种示范基地到实施以茶叶为重点的365、388工程及五大产业园区建设,以茶业五新为抓手,优化茶叶结构,推广种植国家级、省级新优茶树良种紫玫瑰、黄玫瑰、金牡丹、金观音等茶园面积5万亩;在着力提升天山绿茶品质的基础上,加快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等新产品生产,形成多茶类发展格局,促进茶叶原料利用最大化,适应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建成天山绿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金观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福建省高标准茶园示范区等三个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12年又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茶叶标准园。
据统计,2004至2012年,蕉城区累计安排1500多万元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种植、购置名优茶加工机械、清洁化加工厂改造升级、规模茶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及品牌建设等,助力蕉城茶产业快速发展。
在一系列的举措带动下,蕉城区茶产业得到转型升级,并推动了制茶工艺创新对术后的恢复很有好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据悉,蕉城茶园面积从2004年的5.7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2.8万亩,新品种茶园从无到现在的5万亩,绿茶产量从2005年到90%调整到55%,而红茶、乌龙茶、白茶的产量分别提高到25%、15%和5%。
秘诀二
市场经营精细化
早在计划经济年代,天山绿茶都是零散的种植制作。当时重行政命令,轻市场指导;重生产、轻营销;重商标,轻品牌;重单一品种,轻产品多样化;重零散生产,轻规模发展;重茶产业发展,轻文化氛围营造。六重六轻导致蕉城茶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
曾经,蕉城拥有茶叶加工企业和经销企业500多家,但大都是散兵游勇,缺乏能带动全局的龙头企业。为此,蕉城人加快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茶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他们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努力推进我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公司生产的金观音系列乌龙茶、红茶等产品,已远销哈尔滨、上海、江苏等地,茶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策。谢郑生告诉,他曾是坑头村的村民主任,通过发展茶产业使他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
霍童镇坑头村是蕉城区老区基点村,是宁德县苏维埃政府诞生地,是闽东革命重要根据地之一。2004年以来,蕉城区出台促进茶叶发展的贴息扶持等惠农政策,引导茶农发展金观音等名优茶叶新品种,改造升级原有茶叶加工设备,增加农民收入,使老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005年秋季,蕉城区茶业管理局组织区里每个村的茶企到安溪进行一周学习培训考察,借鉴安溪经验,谢郑生决定自己带头,在村里试种起高品质茶叶。在蕉城区茶业管理局和福建省茶科所的支持下,2008年谢郑生赚到了第一桶金,开办起了加工厂。
看到了希望,村民们也陆续开始种植金观音等新品种,并通过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带动,周边老区群众1300户发展茶叶种植基地4300多亩。如今,村中劳动力已经不足,农忙的时候会向镇里或邻近村庄雇人。谢郑生说,霍童坑头村家家户户有茶园,并相继建起了6家茶叶加工厂,推广应用新型碳纤维远红外地暖萎凋技术,改善高山茶区低温高湿的制茶环境。
谢郑生从普通茶农,到开办加工厂、注册商标到开直营店,经过数年探索与实践,摇身变身为宁德市金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茶叶基地1487亩,在省内外拥有4家金观音茶叶直营店,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致富经济能人。
在中国名茶之乡蕉城,霍童坑头村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近年来,蕉城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公司+茶农、合作社+茶农、市场+茶农等有效形式,把分散的茶农和千家万户的市场连接起来,大大加快推进茶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以此带动茶业实现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据统计,蕉城区现有5.3万户农户23万茶农从事茶叶生产;全区拥有茶叶加工企业128家,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有茶庄、茶楼、茶店等茶叶销售点800多家,茶叶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
秘诀三
注重特色品牌化
蕉城区拥有中国历史名茶天山绿茶,中国茶业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为天山绿茶荣获全国名茶二十周年题词天山绿茶香味独珍。
虽然天山绿茶红极一时,但伴随着铁观音、坦洋工夫等茶叶品牌的提升,这个为蕉城茶叶赢来无数荣誉的天山绿茶品牌效应并不突出。宁德市蓝湖食品有限公司天湖山茶厂负责人邱勇告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公司生产的天山绿茶每公斤的价格在40至200元间,年销售量也才20至30吨。
茶叶加工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茶叶品牌宣传有待加强等方面影响了天山绿茶品牌的提升。蕉城区茶业管理局局长郑康麟一语道破。
面对竞争愈演愈烈的茶叶市场,如何让天山绿茶的奖牌变成品牌,使之成为蕉城人的摇钱树,让天山绿茶梅开二度呢?
为了挖掘这一历史品牌,近几年,蕉城区先后出台了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尤其是2012年,蕉城区紧抓国家实施现代茶业项目的机遇,大手笔实施品牌战略。区委、区政府多次开展了茶产业品牌调研,《蕉城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方案》提出发展茶产业的十条机制,逐年增加专项资金,健全投入和保障机制,仅2012年就安排茶叶专项资金近500万元,用于扶持规模开发茶园、贷款贴息、清洁化厂房建设、品牌建设等工作,为茶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在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的同时,蕉城区加大推广名优茶开发和小型名茶机械力度,把标准化生产与无公害与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开发茶叶的系列产品,深入乡镇举办各类茶叶科技创新知识培训,促进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福建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
2012年,蕉城区成立争创驰名商标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各种国内重要茶事文化活动,大力推介天山绿茶、天山红茶叶公共品牌;安排专项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公共品牌打造;在人民大会堂协办与蕉城区举办《全国中学生天山绿茶杯地理标志征文大赛》活动,大手笔宣传天山名优茶的文化品位和品牌价值,通过中央、省、市等各级电视台和媒体报刊,在北京国家工商总局门口、北京马连道茶城、沈海高速路等地点,设置灯箱、LED宣传广告,品牌形象得到全面展示。
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是也。蕉城区茶业以一叶之轻撬起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杠杆。正是蕉城区全力打造天山绿茶、天山红公共品牌,不断加大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才使我们茶产业稳步提升。邱勇介绍说,2012年,该公司茶叶产值高达1.6亿元,天山绿茶系列产品年销售量达450吨,天山绿茶御春芽每公斤售价近万元还供不应求。
目前,蕉城区拥有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7家,通过三品茶叶和质量体系认证10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福建名牌农产品4个,着名商标5个,中国三绿工程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2个,自营进出口茶企3家,QS认证22家。
如果说,八年前茶叶收入仅仅作为蕉城农民油盐酱醋及小孩读书的副业收入的话,那么,今天茶叶已经成为了蕉城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天山绿茶正在走向复兴、再现辉煌。据悉,茶叶产值从4800万元到现在的6.6亿元(不含加工产值),23万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从130元提高到2869元,占当年茶农家庭经营性收入的53%。
治疗中老年人便秘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原因黄冈治疗白斑的医院- 上一篇:选购必读布艺窗帘不能选择三无产品
- 下一篇:六道武神第七百一十章一招秒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