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指纹识别掀起热潮电容传感方案趋成熟
在苹果(Apple)率先导入智慧型应用的激励下,指纹辨识发展近来再度掀起热潮,并促使光学式与电容式感测技术相继出现重大突破,可望加速指纹辨识渗透消费性电子市场,为使用者带来比密码更安全且便利的认证机制。
所谓指纹辨识,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人体手指上独有指纹资讯进行辨识。常见的指纹辨识方法有两种,一为Verify(1:1),此种辨识通常会搭配一组密码或是ID,系统比对时会将此密码与ID输入资料库,再与对应此密码或ID的指纹资讯进行一对一比对。另一种为Identify(1:N),此种辨识称为一对多比对,也就是输入的指纹会与资料库内成千上万的指纹资讯进行比对。做为众多生物辨识技术的一种,指纹辨识为何会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成为身分认证的唯一工具?主要是指纹辨识拥有以下特性。
指纹辨识优势多
做为生物辨识技术,最关键的问题是此生物特征的唯一性与永久不变性。包括人脸、虹膜、静脉等生物特征辨识技术,都是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出来的理论,但是要能佐证生物辨识的可靠度与安全性,则需要庞大生物特征资料库以证明任何一人的生物特征均不相同。
18世纪以前,有些学者认为地球上几十亿的人口,总会找到有指纹相同的人。有人曾以电脑来计算,结论是要到四十二位数时,才可能出现指纹相同的人;所以说,就算真的有指纹相同的人,他们也不太可能生存在同一个世纪。
目前全世界已有许多国家发行指纹身分证,如印度、马来西亚、韩国等;而中国自201 年起民众的二代身分证须要采集指纹,因此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指纹前三个月的金额总计资料库最多的国家,这将有助于指纹辨识技术的发展,并使指纹辨识相关应用产业蓬勃起飞。
另一方面,这几年由于半导体制程进步与光学元件的普及,带动指纹感测器的价格下滑,让此一技术能走入民生消费品中。
指纹辨识的另一个优点,则是指纹模板(Template)是所有生物特征里面最小的。一般而言,一枚指纹需要的模板资讯量大约是120?180位元组,这可让指纹资讯易储存于有限容量的终端装置内,例如晶片信用卡、电子护照、晶片身分证等。这样的优势可让消费者将个人资料带着走,如须验证身分时,可利用终端设备将晶片上的指纹资讯读出,再搭配设备上的指纹读取器采集本人活体指纹,进行身分认证,此举有助于降低指纹资料被窃取的风险。
事实上,台湾目前所采用的指纹制度和世界各国统一标准一致,使用的是英国学者nry的现代指纹法,即HenrySystem分类整理法,将指纹分为二部八类,Henry并确认了若指纹上有十三个特征点重合,即可确认为本人。
感测器/演算法为核心要素
常见的指纹辨识装置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一为指纹感测器(Fingerprint Sensor),主要目的是采集一枚完整的指纹影像。常见的指纹感测器有电容式(Capacity)与光学式(Optical)两从而更加得到搜索引擎的认可。我们以前就做过类似的实验种(图1)。
图1常见指纹辨识传感器原理图,左为光学式,右为电容式。
另一个元素则为指纹辨识演算法(Fingerprint Algorithm)。当前端的指纹感测器采集指纹影像后,后续则是交由演算法进行指纹影像处理与指纹特征点抽取,生成指纹模板后将原始指纹图像丢弃,最后再进行指纹比对。一个好的指纹辨识演算法,除了比对精准与迅速外,最重要的是能根据应用场合与硬体架构调整其错误接受率(False Acceptance Rate,FAR)和错误拒绝率(False Rejection Rate,FRR);其中,FRR代表便利程度,数值愈低表示愈方便使用,FAR代表安全程度,数值愈低表示愈安全。
重症肌无力小孩厌食不吃饭怎么办
上海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