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br弟弟的病情一天天发展
弟弟的病情一天天发展,人也一天天消瘦。弟媳知道目前这种病没有办法医治,早已不抱任何希望,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忍受疾病的折磨,慢慢去熬尽这人生的路。她竭尽全力地照顾着他,尽量给他做喜欢吃的,给他讲一些他听得进的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减少痛苦。
漫漫长夜,弟媳每天这样同丈夫一起熬着。她可怜孩子,大儿踊跃下岗一年了,光他自己的心够操的了。二儿踊进从小就瘦弱,现在一直干些力气活,身子骨怎能经起折腾?就不要再添乱了。自己反正在家没事,但也究竟七老八十了,岁月不饶人啊,几个月下来,真是疲惫不堪,不仅眼睛都熬红,身上也瘦了一套,觉得身上没有一点力气。但为了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几十年的的爱人,她还是强作欢颜地支撑着,千方百计地安慰丈夫。
起风了,发着呜呜地声响。窗帘布鼓起来,可能那里漏风,她忙去关窗户。趁势探头窗外,天阴得不见一颗星星,人行道边的法国梧桐树枝被风摇晃着呼呼作响,叶子被风撕捋得满街乱飞,像无数蝴蝶在路灯里漫舞。她想,中秋过去十来天了,也该冷了。
关好窗,她轻步走到丈夫身边,柔情地问:“半天没说话了,在想什么?”
丈夫说:“想也白想,难啊!”
“难也说说,说不定我会有办法!”
“我想回趟老家,去看看姐姐,在我有生之年再见上一面,了却我最后的夙愿。父母就生我姐弟俩,父母在世,姐姐没少操心。父母走了,她就是我唯一的亲人。顺便再祭拜一下父母亲的坟……唉!当年怪我呀,弄得姐弟生疏,多年没走动了!”
提到姐姐,弟媳脸倏地红了,这不堪回首的往事,还不是自己引起的吗?当年那情景不由得又浮进脑海:
姐姐弟弟都是农村人,大跃进时期弟弟到城市做工,她就是在那时认识相爱的。改革开放初期,姐姐的儿子又到这城市打工,姐姐来看她儿子,顺便领着六岁的孙子明明来到这里。这时弟弟已是工厂的技术科长,每天早出晚归,很少过问家里的事。自己也是厂里的干部。见姐姐从农村来,面色黝黑,穿着破旧,说话粗俗土气,心里就有些不快。特别是姐姐三句话便叹苦经,说自己如何艰难,孩子如何刻苦。明显是要向弟弟伸手,要弟弟帮她。现在都长大各管各了,谁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自己自身难保,大儿踊跃在农村,为当兵,为入党,又为返城,她托了多少关系,走了多少后门,连乡村干部也要打点送礼,手里那有多余的钱资助她们?二儿子踊进工作也没落实,正在求爷爷托奶奶,谁来帮我呀?姐姐生了那么多孩子,四男三女七个,底子薄,是个永远也填不满的窟窿,多少钱也不会够。反正是要得罪她,索性就得罪到底吧。她不能让她住家里,住久了那个老实男人,还不知要怎样去帮她,家底也露馅了。干脆让住旅店,过来吃饭。那个叫明明的孩子也太顽皮,到处乱翻乱拿,什么都想吃,没有他翻不到的地方,住别处省心。大儿踊跃也让他少去,他的嘴整天大大咧咧地,没个遮拦,万一说漏了嘴,我拿什么去 她?帮她了,自己怎么办?叫二小子踊进去陪他一会,踊进心眼多,说话有数儿。对她若太好了,更要不走了。
姐姐在旅店住了五天,她沉不住气了。约丈夫和二儿踊进一起去看她。寒喧几句,直奔主题:“我们这几天工作紧,没时间陪姐姐,家里来了人,工作也分心,真担心出事故,受影响,遭处分。可能农村也大忙了吧?是不是玉米花生都要上场了?”
姐姐不是傻瓜,听出她话里的意思,忙说:“农村是要秋忙了。我在这里歇了不少日子,人也见了,玩也玩了,你们情况我也知道了,我和明明是该回去了!”
“踊进,问你姑姑要钱买车票吧!”
弟弟不是意思了,忙说:“车票那能要姐姐的钱?我来买吧!”
姐姐想不到弟媳会这样说,脸一下子变得铁青。觉得她太瞧不起自己,没将自己当自家人,心里不是滋味。但人穷志不穷,狠狠心,从内衣袋子里挖出三张四个伟人的票子,递给二侄踊进,“姑有钱,姑姑回去钱早准备下了,给!不花你们的钱,若不够,我这里还有!”
弟弟拦着姐姐,不让孩子收。
踊进看着妈妈脸色,还是收下了。
弟弟霎时脸彤红,也阴沉起来,眼里噙着泪花……
姐姐悻悻地走了。三是集中有限资金p>
弟弟与弟媳大闹一场。半个月都没说一句话。
从那以后,姐姐再没有来,姐姐的孩子也没有来。
她也觉得有点过分。但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吗?那样不是自己操心?
现在丈夫想回老家探望姐姐,势必她去陪伴,想想过去那不光彩的一幕,叫她如何面对?但丈夫在弥留之际,眼瞅着日子已不多了,总不该违背他的心愿……
犹豫了半天,还是横下心,老着脸皮,拨通了姐姐的……
打完,她又想起当年的事,虽然过去三十来年,但姐姐当年那斩钉截铁的样子,依然清晰,历历在目,越想越后悔,越想越觉得自己太自私。过去是苦,但大家都苦,再苦也不能冷落了亲情呀!不知姐姐还能不能原谅我这个不通情理的弟妹?想呀,想,想得头都涨痛,翻来覆去地难以入睡……
“叮咚!叮咚!”门铃在响。
这么早,是谁呢?她拉开门。
天放亮了,朝霞映着门外站着棒实的俊小伙,没等她问,便开口说:“舅姥娘,我是明明,昨晚接到你们的,奶奶听说舅姥爷病了,急得一宿没睡好,在家直哭,连夜让我们收拾好楼房,一大早就催我开车来接你们……”
共 201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姐与弟》一奶同胞。过去的恩恩怨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亲情和血缘关系。小说中的姐弟虽然有些过节,但都是过去式。小说在刻画姐弟俩人物的性格上,具有特色和老成。感人之处就是彼此相互惦念和担心这就是足够了。病入膏肓的弟弟想起姐姐的好,远在他乡的姐姐惦记着弟弟难。亲情难舍,感动难忘。欣赏佳作!感谢赐稿!问好鹰鸣老师!【:林雨荷】
1楼文友: 19:5 :14 金钱有价,亲情无价。虽然做弟弟的,做弟媳当年很绝情,但一母同胞的姐姐很大度,仍念念不忘亲情。 真是个好姐姐。拜读了。
2楼文友: -02 21: 0:51 亲不亲,一家人,曾一锅磨勺子,断了骨头还连着筋。组合成家庭以后,有了外姓人,各自生活,往往会有差距和不如意,就产生矛盾。但随着年龄增长,会回忆往事,但运营商要“讲政治”燃起对亲情的留恋,兄弟情姊妹情便会恢复年青。感谢林雨荷推荐刊用。愿世上一家人和谐亲密,幸福美满!祝林雨荷天天开心,工作愉快!
鄂州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漳州白癜风治疗费用固原治疗白癜风医院- 上一篇:藩国嘿醒醒
- 下一篇:藩国余秋雨老宅将成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