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选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建材选购

国企涉足竞争性行业是不务正业永恒

来源:朝阳手机网 时间:2021.09.03

到那时候 国企涉足竞争性行业是不务正业

近几年,国有资本进入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势头越来越猛。132家中央企业中已有80家进入房地产行业,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20%,“国企地王”引发房地产业“地震”;煤炭、钢铁、民航、乳品等行业的国企收购民企也在兴起。一般竞争性行业“国进民退”的国有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但是,这一倾向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是相悖的。(2010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 去年以来,在“国进民退”的大背景下,一些国有垄断性企业——电信、石油、矿产等,已经不满足于产业上游的垄断地位了,而大举进军一般竞争性行业。2009年6月26日,中电集团下属企业拿下价值19.6亿元的北京“奥运村乡”地块。仅仅四天后,中化集团下属企业再以40.6亿元的天价,夺走“广渠路15号”地块,成为北京招拍挂制度以来的“地王”。 同时,垄断性的大型国企也大举进军一般竞争性行业的消息此起彼伏。民企被国企收购、重组的案例频频上演。例如中粮收购蒙牛乳业。其实,中粮对蒙牛早有“垂涎”之意,不过当时蒙牛正处在上升期,牛根生拒绝了中粮伸出的橄榄枝。然而,蒙牛去年一度时间资金出现困难,中粮趁此机会将蒙牛拿下。 人们注意到,当前出现“国进民退”现象,主要是因为民企在资金贷款这个关键问题上得不到保障。金融危机下的企业普遍缺乏资金,取得银行资金支持就等于注入新鲜血液。在这种情况下,国企对民企实施并购,似乎有趁人之危之嫌。去年下半年起,国内钢铁业、交通业、民航业,轮番上演“国进民退”大戏,只是现在已轮到一般竞争性行业了。 现在,国企并不只满足在垄断行业吃饱喝足,而是靠着政策、资金、资源和规模优势,向更多竞争性行业大举扩张,且严防非公企业冲破关卡进入垄断行业。当前出现“国进民退”现象,主要是因为民企在资金贷款这个关键问题上得不到保障。金融危机下的企业普遍缺乏资金,取得银行资金支持就等于注入新鲜血液。在这种情况下,国企对一般竞争性行业的民企实施并购,似乎有乘人之危之嫌。 国企的利益并不自然和自动等同为国家利益,国企都有追逐其特殊利益的强烈欲望。而且国企都拥有巨大的政治优势,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然而,其风险在于,一旦监管失效,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不言而喻。最大的牺牲品将是全体国民的福祉。国企因为过于强势,往往不需要考虑消费者主权,可以唯利是图。 实际上,国企涉足一般竞争性行业是不务正正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国企主要控制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例如,国防、电、气、水、路、城市基础设施等非一般竞争性行业。政府管理部门应将有限的国资投入到关系民生的非竞争性行业中。如果将有限的国资大量投入一般竞争性行业,不仅会造成国资投资领域投资不足,而且会与民资争利,形成垄断并损害民生。 致公党中央经济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潘伟尔在《中国经济周刊》发表的《限制国资进入竞争性行业》中指出,国家应明确划定哪些行业是一般竞争性行业,哪些行业是垄断性行业,以确定国资与非国资、民资的投资行业与边界。特别是要限制国资进入住宅土地、矿产资源开发等能源、资源开发上游领域,而将有限的国资投入到关系民生的国防、教育、医疗、养老与失业保险等行业和电、气、路等产业链下游领域。 潘伟尔的这些建言能否被政府管理部门接受和采纳还不得而知,但他的建言说到了点子上,即国企与民企应有职责之分,国企要务正业,不能利用自己财大气粗的优势,对不应该涉足的一般竞争性行业进行通吃。当然,要求国企不涉足一般竞争性行业并从这些行业退出,这肯定要伤害某些既得利益,阻力之大不难想见。 然而,如果不这样做,国企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将继续咄咄逼人,攻城掠地。这样将不可避免要伤害国民的福祉。好消息是,1月25日,国资委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企业从今年起全面开展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工作。央企旗下的宾馆企业有200多家,其资产高达上千亿元。今后未经国资委批准,不以宾馆酒店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将不得再投资新建经营性的宾馆酒店。 来源: 光明-光明观察

更多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江门癫痫医院路线
成都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多少钱
腹泻的护理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