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诗经国风中的载驰一般都认为是许穆夫人的作
《诗经》、《国风》中的《载驰》一般都认为是许穆夫人的作品。关于许穆夫人,根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宣公看到本来是儿子伋的齐国新娘,觉得自己喜欢就娶了她,这样生下了卫惠公。而在卫宣公去世时,卫惠公岁数还小。为了让这个孩子能顺利地继承权力,齐国让卫宣公的另一个儿子、伋的弟弟顽(昭伯)娶了名义上的继母宣姜,生下了齐子、后来的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卫惠公在位前后共三十一年,他去世后,他儿子就是那个特别喜欢鹤的卫懿公继位,结果九年后被狄人所杀。这样就有了戴公继位,可戴公继位当年就死了,于是他弟弟继位,这就是后来的卫文公。且抢通难度极大。而有人考证,许穆夫人是昭伯和宣姜最小的孩子。她大约出生于公元前690年(卫惠公十年)左右,活了大约三十四岁,在公元前656年(卫文公四年)去世。据刘向的《列女传》记载,许穆夫人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即便是自己的婚姻,她都很自觉地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列女传》的记载是:“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惟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也就是说,当时的她已经认识到当时的列国间谁强大谁就有发言权,她建议把自己嫁到齐国,由于齐国是强国,在国家发生危难时,由于自己的原因,可以帮助一下。可是,卫懿公这个从她父亲那算是叔伯哥哥,而从母亲那算是侄子的荒诞国君却没有听她的话,把她嫁给了许穆公。十年左右,卫国被狄人攻破,卫懿公被杀。不久,她的姐夫宋桓公迎接卫国的难民渡过黄河,计男女七百三十人,加上共、滕两个别邑的人民共五千人,立戴公于曹邑。戴公即位一月而死。从《毛诗》开始,人们一直都认为本诗是许穆夫人“闵卫之亡,驰驱而归,将以唁卫侯于漕邑,未至,而许之大夫有奔走跋涉而来者,夫人知其必将以不可归之义来告,乃作此诗以自言其意”(《诗集传》)。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这首诗一般都是按前面这样,分为四节;另外还有五节说,有两种分法:一是把现在的第二节分成两节;另一种是把现在的第四节分成两节。但我觉得从诗的内容来看,全诗不分节或许更好。现在为了方便,我们就按四节法来解释一下诗意:
第一节中一般把“载”理解成语气助词;“驰”、“驱”,前人的解释是:“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也就是说让马跑起来叫驰,让马狂奔就是驱;“漕”前人解释说是卫国东边的一个地方,根据诗意感觉应该是许国的一个地方,最多也就是许、卫交接处;“跋涉”就是现在常说的跋山涉水,意思是劳累,作为一个词,这里应该是第一次出现吧?那么这节的意思就是:一知道卫国被灭的消息,坐上车就让奔跑的马狂奔,要去看看我受难的兄弟;感觉中奔跑了那么久(悠悠),一问才到了漕邑;陪同的人都累坏了,我却只有担心只想继续前赶。这里的“大夫跋涉”,我是把“大夫”按同行的人理解,一个国君夫人乘车出门,要说没有陪同的人,估计没人相信;当然也可以理解成:更有身份的人听到消息后急忙赶来劝说,也说得通。但有一个问题,自己已经跑得那么快,官员们怎么能追得上?又不是演电影,女主人公在前面跑,但跑只不过是做个样子,这样男主人公才能在后面追上。
第二节中“嘉”原意是“美”、“善”,后来派生出“称赞”,善的事物,当然会得到别人的称赞;“臧”也是“善良的”、“好的”意思, “閟(bì)”同“闭”,闭塞不通;余冠英解释说“同‘毖’,慎也”。这样,这一节就是作者和陪同人员的对话:就算你们觉得我做得不对,我也不会立刻转身就这么回去;看你们这么担惊受怕,我要去的地方其实也不是那么远。几乎重复的四句,表示这些话应该是反复说过好几遍,双方各持己见。
第三节中“陟(zhì)”指攀登;“蝱(méng)”指贝母草,可以治病;“樨(xī)”同“稚”,幼稚。这一节是作者终于要任性而为了,她独自跳下车,走向了前面的高坡,陪同人员问她做什么,她气呼呼地回答说采药。结果,终于有人觉得她的做法太出格,说出了狠话:就算女子容易多愁善感,但是做事情也要顾忌自己的身份(什么样的身份就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你的行为在许国人眼里是什么?大家都觉得是幼稚并且狂妄。传统上都把这后面的两句理解成作者觉得许国人幼稚,从诗意来看,应该是没有理解对。
话都到了这个份上,估计作者也只有愣在那里,呆了一段时间后,山坡也不爬了,只好默默地转身坐车,缓缓地往回走了。这就是第四节的内容。其中:“芃(péng)”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坐进车里的作者还是不甘心,她一直在朝外面张望:田野上,大片大片的麦田,麦田里的麦子长势确实不错;应该去找大国吧,向它们请求援助,哪些国家又是可以依靠的?陪同的人都默默地坐着,他们可没有我这么多的忧愁;就算把他们所有人的想法都汇聚起来,也不如我现在的愁肠百结。
从家里狂奔而出,到最后缓缓而回,很完整的过程,很细致的心理描写,确实是好诗。据说这是第一首可以确定的个人作品,这个不是太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定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个女诗人的作品。
共 217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根据一首诗歌,引证经典,凸显许穆夫人这个人。从她出生的身世复杂,说明她生存环境的恶劣,各诸侯国战争不断,在家国利益面前,个人的命运岌岌可危。但是从诗歌中看,以及诗歌的背景来看,许穆夫人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人物,她有自己的主见,并且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自己的想法:第一次是劝说当权者由自己来选择结婚的对象,但是卫懿公把她嫁给她不希望嫁给的许穆公;第二次是没经过自己丈夫许国国君的许可就私自驾车奔回娘家奔丧,这也许是她想逃离许国逃离婚姻奔向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一个借口,但是命运终究没有让她如愿所尝,她心中的苦闷谁能拯救?说到底许穆夫人是个悲哀的人物,是权势和命运的牺牲品,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的实例,好在她还有诗歌可以宣泄可以安慰她自己。这篇解析就像一条线索,把读者带相关热词: 保险 投保 理财回那辑:个时代那个女性的内心世界里。好文推荐。【编者:叶舞风】
1楼文友: 15:19:02 真是一个可爱的女子,憨憨的,任性,率性,智慧。估计您不仅仅是 煮酒论诗词 吧,也包含对一些人物的惋惜之情吧。 在美面前,万物平等。
回复1楼文友: 16:18:47 是啊,读古人,常会为他(她)的一些行为或者是情感打动。
止痛药石嘴山治疗白癫风医院定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吗- 上一篇:藩国谁是康熙皇帝钦点的接班人大清朝帝位之争疑
- 下一篇:藩国戏里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