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梁实秋的小品文篇篇精彩纷呈
摘要:梁实秋的小品文篇篇精彩纷呈,令人爱不释手,一切诸如清丽隽永、简洁深遽、独具风采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对它评头论足,它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一轮明月,两袖清风,以此来形容梁实秋先生的为人、为文、处事,应该都是再恰当不过了吧!先生可谓著作等身,是现当代文学史上著述特别丰富的作家之一。而《雅舍小品》尤为令人称道,是梁实秋众多作品中的菁华部分。这是一部承载着梁实秋先生个性的小品文,虽然每篇的篇幅都不长,但无处不流露着先生独特的个性。
梁实秋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官僚家庭,深受传统文化的浸润,拥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优雅与广博,因而他的文字处处透着文人的高雅。但是,他又是中国最早一批因庚子赔款而出国留学的洋学生,所以外国的文化也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由此,梁实秋的散文小品大都取材平易,亲切如画,但却不失雅致。再加上其天性幽默、文笔轻松,使得他的小品文既博且雅、雅俗共赏。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分部门看数见不鲜。
此段文字是《雅舍小品》开篇的一段,对于环境的描写十分精到,让我们初读这些文字的人甚至可以想象的到“雅舍”的美丽与狼狈,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雅舍”是美丽的,尤其是月夜,三五友人,赏月畅谈,人生之一大乐事也。“雅舍”又是狼狈不堪的,尤其是雨夜,磅礴大雨,对于“雅舍”破败的环境是一大考验,对作者来说是一番惊险的措手不及。“雅舍”是简朴的,甚至有些寒酸,但先生却说: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在先生的文字中总是有着自嘲,但却无比乐观。或许这就是文人的豁然、达观,不会如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般不断抱怨。先生的“雅舍”就如杜甫浣花溪畔的草堂一般,于残破中却别有一番滋味。
这就是“雅舍”,如此环境,梁实秋却安居于此,并写出了曾轰动一时的《雅舍小品》。其实。我觉得《雅舍小品》是一部关于平凡生活的史诗,于平淡中透着雅致,让我们和我们的生活看起来似乎都不那么无聊了。
你没有陪过女人买东西吗?尤其是买衣料,她从不干干脆脆的说要做什么衣,要买什么料,准备出多少钱。她必定要东挑西拣,翻天覆地,同时口中念念有词,不是嫌这匹料子太薄,就是怪那匹料子花样太旧,这个不禁洗,那个不禁晒,这个缩头大,那个门面窄,批评得人家一文不值。其实,满不是这样一回事,她只是嫌价码太贵而已!如果价钱便宜,其他的缺点全都不成问题,而且本来不要买的也要购储起来。
真的是如此,现实中的大多数的女人都是这样的,并不是她们爱计较,只是中国的女人很悲哀的从古至今都在操持家务,不当家不知材米贵,她们怎么可以不去计较呢?
再如另一篇小品文中的关于男人的描写,也是令人忍俊不禁。“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这是梁实秋先生对于男人脏的一段叙述,文字幽默风趣,却又并不粗俗,在有一些俚语的加入,是整个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人是生活的主角,生活是由于人的加入才可以称之为生活的。下棋是中国人生活中的最爱,茶余饭后,几人围坐在一起,一盘棋,两人对弈,其他都为看客。下棋是在方寸之间,却如人生一般复杂,对弈者是纠结无比的,所以棋如人生是十分中肯的评价。纠结的又岂止是对弈者,看客亦是。古语有云:观棋不语真君子。可是,我们大都达不到君子的气度雅量,总会在某一刻顺嘴说出自己的看法,此时便会招来一顿白眼,可谓精彩至极!先生在其小品文中也曾有过一段这样的叙写。
笠翁《闲情偶寄》说奕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但是观棋也有难过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的骂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蹩在心里,受病。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
多么精彩的语言啊!这样的文字是有生命的,她可以活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永存、不朽。先生的文章并不都只是记叙生活,也有关于艺术的讨论。犹记得其中有过这样一段关于音乐的文字,我觉得十分的新颖。
“我曾想,音乐这样东西,在所有的艺术里,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唯独音乐,声音一响,随着空气波荡而来,照直侵入你的耳朵,而耳朵平时都是不设防的,只得毫无抵御的任他震荡刺激。”
思路新颖,不拘一格,充满着思想的力量,读来让人欲罢不能。而由音乐至中国的戏剧,也回忆起了先生小时候听戏时的情景,那是真正的北平的人过得生活。而在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到如今,听戏的人少,看戏的人多。”这可能是先生在映射当时的社会风气,可是,又何尝不是在说我们当今的社会呢!人心浮躁,有几人真正的是在专注的做一件事。我更想说一句,如今,演戏的人少,表演的人多。不止影视戏剧行当,各行各业,谁不是如此呢?
评论社会现象,讲述世道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对心灵的启迪。从一封小小的书信中看透人心,从社会的变迁中感受文化的消逝,西方风俗传入,我们可以接受,却不可生搬硬套,胡乱套用,这是与世界渐渐融合的中国人的艰难的蜕变。从生活的小趣事儿,到艺术与人生哲理的探寻,梁实秋于他的文字中展现着他的观念与价值,告诉着我们他的悲悯,他的胸怀。
读完《雅舍小品》,我一直都觉得“雅舍”并不仅仅指的是现实中的那座充满味道却又残破不堪的房子,“雅舍”应该是梁实秋心中的一方天地吧,安放了他的人生理想,倾注了他所有的想象,不管面对什么,始终从容不迫。在对待世俗人生上,梁实秋始终追求着一种以人欲为出发点的快意尘世生活,这种人生之乐是物质的、人间的、感性的,而非断绝人欲、弃绝红尘的。他的文字总是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对现实的深度升华。一生潜心学术,笔耕不辍。从《雅舍小品》,到《秋室杂忆》,再到老年时期为纪念妻子而写的泣血之作《槐园梦忆》,大量的文字创作以及莎翁全部著作的译著,梁实秋为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梁实秋的小品篇篇精彩纷呈,令人爱不释手,一切诸如清丽隽永、简洁深遽、独具风采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对它评头论足,它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共 279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用清新脱俗的笔墨,较为细致地展示了梁实秋先生作品的特色,让人忍俊不禁的诙谐、耳目一新的语言魅力、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特别是文字中蕴含先生睿智的思考、个性的价值观,让读者不禁欣赏到梁实秋先生清闲雅居的恬淡,作品其实是他心中的一方净土,也突出地表现了对艺术和人生的探寻。作品赏析文章简洁深邃,与原作的清丽俊美交相辉映,是一篇文字优美、高雅的文章。推荐大家阅读。【;琴声悠扬】
1楼文友: 10: 6:48 欣赏清新脱俗的作品赏析。顺祝创作丰收。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楼文友: 1 :19:29 谢谢欣赏!
丁桂儿脐贴和妈咪爱哪个好资阳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治疗霉菌灰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