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引入乐视是卖壳的节奏
6月27日,香港上市公司酷派集团(2 69.HK)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Data Dreamland将以27. 亿港元出售部分股票(占已发行总股本的18%)。
任何公司在引入重要投资人时(特别是新股东股比高于15%),都会考虑对方是产业投资者还是财务投资者。乐视显然不是财务投资者。
任何一家公司,第二大股东的地位都举足轻重,特别是原大股东股比只有20%出头、只比新进入的二股东高二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更不可等闲视之。
酷派这十年
2004年12月9日,中国无线(2 69.HK)在香港主板上市。大股东Data dreamland持有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6.86%。大股东最终的权益归属一个由汇丰(HSBC)管理、以创始人郭德英家族为受益人的信托计划。
中国无线的主营业务是为(最大客户是中国联通)提供加强覆盖及增值服务方面的系统方案:寻呼络无线收发器、呼叫中心方案、无线值服务平台等;同时,研发销售面向消费者的无线终端产品:寻呼机、小灵通和智能(终端产品的品牌是酷派)。
中国无线原本是家2B的公司,2001年、2002年来自电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9. %和9 .7%。200 年起,2C业务异军突起,打头阵的小灵通当年取得8925万元营收,占总收入的55. %。智能机则在2004年爆发,前五个月营收4625万,占总营收的54.9%。
2004年、2005年,智能机营收占比分别为92%和94%。然而此时深圳宇龙还未获得GSM、CDMA生产牌照,所销来自贴牌生产厂。
按理说,2B的公司与2C的公司天然地有基因差异(不必细说,大家都明白)。酷派一夜之间跨过鸿沟,不是因为敦德英199 年创办深圳宇龙做寻呼机起家,而是得益于与电信运营商的深度合作。
2008年,中国电信业重组致订单减少,酷派营收下降并首次出现亏损。而当电信业重组完成后,三大运营商都成了客户,酷派立即搭上了 动车 ,一同登车的还有 中华酷联 中的其他三家,即中兴、华为、联想。
2009年,酷派放弃自有操作系统,全面采用Android系统。
2012年,销售额突破100亿港元,2014年达到249亿港元。(注:酷派上市后披露财务数据采用港元)
就这样,酷派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贴牌厂商,一跃而为出货量全国第二、全球第七的智能品牌。
尽管销量保持高速增长,但在市场与非市两种力量作用下,酷派净利润的增长忽快忽慢,难以捉摸:2007年同比增长211%,2008年陷入亏损;2010年同比增长100%,2011年同比下降44%;2012年同比增长20%,201 年增长只有7%,2014年突然增至48%。
过去十年,电信运营商成就了酷派,但对运营商的依赖,阻碍了它真正跨过2B与2C之间的鸿沟。
品牌按渠道类型一分为三
最初的作为家电,销售渠道只有社会上的公开卖场。后来电信运营商强势介入,以存话费送的方式占据半壁以上的江山。
尽管运营商财大气粗,每年数百亿的补贴也是极为沉重的负担。出于利润率方面的考虑,国资委要求运营商逐年削减补贴(目的是避免三大运营商陷入争相补贴的 囚徒困境 )。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市场趋于饱和。根据工信部旗下中国信息研究院在今年1月12日发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市场累积出货量为4.52亿部,比201 年的5.79亿部下降21.9%。与此同时,以小米为代表的电商品牌异军突起,与两大传统渠道争夺份额。
蛋糕 与份额同时变小,电信运营商出货量冲高回落,对重度依赖该渠道的酷派构成很大威胁。
2014年9月份,酷派根据渠道类型将品牌一分为三:酷派仍面向运营商渠道、iVVi走零售渠道、大神专攻电商渠道。这样安排是因为三个渠道对产品的要求、定价及营销方式不同:运营商要求在品质过得去的情况下以尽量低的价格拿货、零售商品要求卖相好还要给渠道商留足利润空间、电商渠道价格透明而且不图销售硬件赚钱。不同渠道投放不同的品牌,在设计、制造、营销、定价等各个环节尽可能地顺应渠道特点,非常合理。
其它国产品牌也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多品牌战略。华为、中兴比酷派更早,它们用原品牌与运营商合作,同时各自用荣耀、Nubia去拼小米。
配合多品牌战略,酷派的人员也一分为三,不愿 服从调动 的被解除了劳动关系。这就是2014年9月左右, 酷派裁员10% 传闻的由来。
小儿积食的食疗法哈尔滨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胃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