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民政局牛
镇江市民政局:打造临时遇困人员的“温馨港湾”
民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民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稳定器 。一个城市的救助管理站对于许多普通市民来说,是一个有些陌生的地方。里面有哪些特殊功能,那些生活遇困人员在这儿又能得到什么帮助呢?6月19日,是第七个 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 ,镇江市民政局邀请了20多位市民、媒体、公益慈善团体代表,走进镇江市救助管理站,零距离感受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和被救助人员的生活状况。
社会联动 架起救助桥梁
开放日当天,镇江市民政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卫健委在市区商场内举行了 规范管理 深化寻亲 让爱回家 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向市民展示了近年来市救助站在街面巡查、站内照料、身份甄别、寻亲送返、托养救治、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让市民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救助管理站工作的流程和细节。
据介绍,今年 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 的主题为 大爱寻亲 温暖回家 ,也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后的第一个救助机构开放日。
市民、媒体、公益慈善团体代表们跟随着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李正云走进了这处流浪乞讨者、生活无着落者的 温馨港湾 。李正云详细介绍了救助站的工作流程: 临时遇困人员或者热心市民在发现有需要帮助的人时,可以通过联系公安部门、救助站、社区等渠道进行求助,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员,我们会安排车辆把他们接过来。
技术发展 助力回家之路
救助是基础,寻亲才是目的。现在科技技术越来越发达,只要办理过二代身份证的人,通过人脸识别立刻就能识别人员信息。 李正云介绍,在做好传统问询,获取身份信息的基础上,市救助站不断拓宽寻亲服务途径,通过人脸比对、DNA比对、络寻亲信息精准推送等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寻亲的 精准性 。
当天上午,救助站便接收了一名遇困人员。 由于身无分文且智力有些障碍,他已经在外游荡了很长时间,长时间没洗澡,被送来时身上异味很大。 救助站管理科科长张明说: 据他大概描述,老家是吉林长春,具体地址描述不清,家里人也联系不上。接下来我们会尽快识别人员信息,并联系当地救助站。 代表们在食堂看到了正在大口吃饭的遇困人员,此时他已经洗过澡,换上了干净的衣服。闲聊时,从遇困小伙不太清晰地表达中,可以大致了解他这段流浪时期的生活状况,饿了讨点吃的、渴了喝池塘水、困了睡屋檐桥洞。
救助站受理科科长王菊龙已经在救助站工作了十多年,他回忆起曾经的一个个救助对象时历历在目。让他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去年刚刚找到家人的八旬老太太。2015年这位老太太被送到救助站,因患有老年痴呆,一直不言不语,救助站工作人员也无法获悉任何有用的信息,经过三年多的悉心照料,2018年的一天,老太太突然开口说话了,这让工作人员激动不已,然而由于浓重的方言完全听不懂,救助人员便将老太太的视频发到全国救助站联系群,这才确认是河北话,最终找到了家人。 他儿子看到走失多年的老母亲,泣不成声。一直跪在那说儿子不孝。 王菊龙说看到那些亲人团圆的那一刻,也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完善机制 实现救助工作常态化
可是毕竟工作太单调 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宏斌介绍,2018年至今,镇江市救助站累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334人次,提供医疗救治244人次,护送老弱病残孕等特殊对象返乡235人次。被授予2015 2017年度市级文明单位称号、镇江市 争创人民满意政法单位 先进集体、被确认为2018年全省民政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及区域救助中心试点单位。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最弱势群体之一。 镇江市民政局局长尹卫民表示,今年以来,镇江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化新形势下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同时,各地精心组织 寒冬送温暖 专项救助行动,扎实开展人脸识别、 互联+救助寻亲 等寻亲服务。我们也相信临时遇困人员的救助服务会更加完善,寻亲回家之路会更加通畅。
(张鹏云 张建霞)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玉林医院白癜风治疗哪家好南昌睾丸炎
沈阳治疗包皮过长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