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屏下指纹体验未必能秒杀人脸辨认
解锁一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iPhone 5s的Touch ID,Galaxy Note 7的虹膜识别,到的人脸辨认,都给我们带来过欣喜。这其中还有一项解锁技术曾让我们兴奋不已,却迟迟没有进入我们的生活,它就是屏下指纹。
其实,早在2017上海大会上,就向我们展现了屏下指纹解锁,当时还叫做[vivo隐形指纹],是与高通联合打造的。
时隔半年,vivo携手Synaptics新思科技,将屏下指纹解锁变得更加成熟。同时,这项技术已突破了实验性的阶段,已经应用到了vivo X20Plus 屏幕指纹版的新机上,它也是全球首部采取屏幕指纹识别技术的。
[vivo隐形指纹]利用了超声波穿透技术,可以穿透不同的物质,比如塑料、玻璃、金属、OLED软屏。所以它可以放在屏幕下,也可以藏在金属后盖里。
而新的技术则使用了光反射的原理,当手指按压OLED屏幕时,屏幕的一些像素点会发出光,照亮手指上的纹理。
这些纹路会反射出不同的光线,由屏幕下的sensor进行搜集,绘制指纹图像进行身份判断。
指纹数据会储存在独立的芯片中,在安全性上与电容式解锁,以及面部辨认解锁相同,都足以达到民用的级别。
在我们的体验中,它的解锁速度、指纹录入时间、解锁的成功率上,虽然可以接受,但与现在的指纹解锁有差距,需要用户把手指在解锁区域多放那末1小会儿。
但这毕竟是第一代产品,相比于Touch ID首次亮相时的表现,vivo的屏下指纹已经足够好了,只是我们已习惯了旗舰的解锁速度,vivo新的解锁姿势不易满足用户的预期值。
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vivo的屏下指纹会越来越成熟,更重要的是,它符合目前的发展趋势。在的玻璃后盖的回归,和向更大屏占比的寻求下,传统指纹模块变成了一个为难的存在,放前放后似乎都不合适。
屏下指纹的出现,可以省去用于实现人脸辨认的各种传感器,将的屏占比带到一个更不可思议的高度。
但这一定意味着屏下指纹会代替脸部辨认么?也未必。
其实,苹果在去年7、8月份都没有放弃对屏下指纹的尝试,最后没有上马,一方面是技术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是苹果在人脸识别上有足够的考量和生态构建。
苹果认为人脸识别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结构光和人脸 D建模的加入,能让FaceID对接游戏(比如动话表情),或一些商用领域(无人支付)
在苹果推出Face ID后,很多厂商也纷纷跟进,一方面体现了苹果的影响力,另一方也体现了此技术的大众接受度之高。而Vivo新机也配备了人脸识别功能,而且在速度上比自己的屏下指纹更具优势。
在未来,屏下指纹和人脸识别会长时间共存,短时间来看,很难去判断谁会成为主流,谁会沦为配角儿。
vivo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如果没有vivo带头,没有vivo的出货量,屏下指纹的出现会来得更晚。毕竟,依靠小厂商很难独自打通产业链,也很难通过销量来下降屏下指纹技术的本钱。
而vivo此次为了推出新技术,整合了很多第三方的技术,而更多的厂家,喜欢购买一站式的打包解决方案,直接买现成的东西,更省心省力。从现场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在研发进程中,vivo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OLED的闪屏对屏下指纹的影响),这些努力为后来者铺平了道路,也让vivo自己在这个领域领先了对手半个身位,可以在后续更快地实现产品迭代,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最后,在满怀期望的同时,再总结一下vivo屏下指纹的有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屏下指纹采取光学扫描原理,在售的贴膜会影响辨认效力。据悉vivo官方正在开发一个专有的贴膜,但上市时间会稍晚一些。
第二,屏下指纹识别区域很小,用户只能在屏幕下方的中心点去进行操作,算不上问题,不过刚上手需要一定时间适应。最后是本钱,很多人iPhone屏幕碎了,仍然凑合用。要是vivo新机屏幕碎了,可能会影响屏幕的解锁,而有了屏下指纹+全面屏的存在,让屏幕的维修成本可能会到达新的高度。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孩子咳嗽有痰吃也什么药
小孩止咳化痰吃什么药好
孩子发热38度怎么办
幼儿流鼻血是什么原因宝宝积食吃什么消化不良
幼儿流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