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自觉地挖掘属于自己的地洞节能
廖晓斌著 2004年出版
在深圳快节奏的生活下,适合有一本让人慢下来思考的书,我还真找到了一本《地洞笔记:被世界开除》,只知道上介绍作者曾是朦胧诗代表诗人,其作品《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在那时代风靡一时,脍炙人口。如今,诗歌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尴尬的话题,我想这样也正常,要是人人都读诗,那就不正常了。
在之前找不到有关梁小斌的片段记忆,也许真如他在新书中描述那样,“我要在完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为自己挖个地洞。我被 深深掩埋 这个词所蕴藏的内容吸引。我深知,我现在是一个在偷偷摸摸挖地洞的人,这是我的精神氛围。”我想他这些年在那个“深深掩埋”着他的地洞里,来去自如地生活着。
这样的生活,谁想要?我觉得没有人会主动去找这样的“地洞”生活,安身立命在这个社会变得尤为重要,但梁小斌确实在过着有自己思想的生活。“在现代,人们普遍的观点是,要想逃离现实,必须有足够的金钱。金钱,能从一个吃掉你的对象,变为一个美学的对象。有了钱,你可以旅游、欣赏,你可以不接触人,也可以接触人。你可以只接触人的表象信息,而不接触他们内在的心灵。在现代,接触别人内在心灵,就是别人要异化你的那颗心灵,所以说,不追求理解,是防止过分接触的好方法。你逃到一个适当的位置,欣赏自然,美学上叫做欣赏角度。我们是笨拙的,我们就是得不到这个欣赏角度,自然并不愿远离我,它反而要寸步不离,不让我们轻而易举地欣赏它。”
我们不能强迫一个人去过我们认为的好生活,好生活应该是每人都可以选择的生活,不为外界的影响所恐惧。事实上,这样的生活完全没有,我们被一套套机械般的教育系统塑造下来,已经自动过滤掉一些原汁原味的思想,我们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生活或工作最好做原创;,我们会考虑形形 的条框会不会给自己或家庭造成影响,这是不允许发生的。所以问题来了,我们到底在为谁生活着?这是一个伪命题,怎么回答都能自圆其说。
但梁小斌已经在书中回答了。“我们一致认为,这位美好的圣洁的女孩,是我们工作的结晶我们估计到这是一艘古代飞船。但是,工作的结晶,难道也是我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结晶吗?我可以毫无杂念地完成把一个普通女孩转变为 圣洁少女 的工作,我可以无所用心地生硬地按照圣女工作的程序完成这一制造工艺,我中止满腔热忱地身心投入。我抛弃怜惜、爱护之情,成为冰冷的工作人员,这个工作人员的全部行动,即是对阳光的欺骗。”
从文章的整体结构上来看,这本书会让快节奏的人看不下去。貌似很游离的文字,但其实它们之间充满 。这些带有思想的文字,不是快餐式阅读,所以我才说它是一本让人慢下来的书。有些书可以一目十行地看完,像这本书你要慢下来,不能一下子就吃透它们,否则你会感到索然无味,会有“毫无逻辑”之类的感慨。梁小斌的文字慢点读下去,像是带着思想飘着的雪花,什么时候能落下来,就凭你在何时慢下来喝啤酒。
“世界总要把我从日常生活里揪出来,虽然我隐藏的时间较长。我活在世上,世界不放心。”
“这个时代的深刻背景就是苦难,苦难变得一点不像苦难,我们有时却看见苦难中的欢颜。”
“一个思想的持有人在流亡,思想失去栖息地。”
“如果这个世界上爱不存在了,人又是孤单的人了,这时人就不想动,但人仍然得行动,得生存。”
“人的虚无的意识,就是欣赏生活的意识。人究竟要欣赏生活的什么呢?显然,人要欣赏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难。”
“凭着我的自然天性的萌发,我被染上那种陌生的气息也还能够走几步,但不久,就会感到失魂落魄。”
“既然我没有能力,这个能力就变为我以外的怪物,时刻要吞噬我,我不小心就会被它吃掉。”
像这些仿若时刻想要飞起来的句子随处可见,一个人想要飞,就脱离地面了,或是在地面之下 地洞,这不就是等于“被世界开除了”?显然,梁小斌很享受他的思想生活,但是现实生活的问题接踵而来,他不得不再接受世界生存法则的教育,难得的是在这本书中,我依然可以看见他思想的锋芒。一说到教育,这本书并没有给你任何满意的答案,“教育的目的,并非制造学者专家寻找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使他们从恐惧之中解脱出来,因为唯有在这样的人之中才有持久的和平。”克里希那穆说。
今天、明天、将来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会一直被教育,像梁小斌这样被世界开除了,就是一个在今天的教育方式下不合格的孩子。叶匡政说:“梁小斌的文章只可能进行一种抄袭,不可能进行模仿。”所以不用担心会学坏,我们都很自觉地挖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洞”,然后陷下去。
这篇书评的文字是在下班后洗澡时,从水龙头蹦出来的,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思考生活。这本书是可以放在枕边的书。今年我24岁,梁小斌60岁。
(实习:王谦)
天水牛皮癣专科医院荆州治疗白癜风费用
资阳看白癜风去哪里
- 上一篇:水瓶座的理财方式让你走上致富之路节能
- 下一篇:梦见被猪咬到腿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