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何建坤教授谈碳排放交易以制度建设推进低碳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 五位一体 的总体战略布局,提出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面对日趋明显的资源环境约束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如何在控制能源消费的同时,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各试点省市酝酿已久的市场化减排机制 权交易已进入冲刺阶段,深圳已于今年6月率先启动交易,上海于11月26日正式启动了,北京的碳交易将于本周启动。广东在11月25日公布首批配额分配方案后,将于本月启动交易。备受关注的碳排放权交易对各地实现发展、绿色发展将有怎样的意义?
就上述热点问题,专访了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授。
谈能源革命
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
问:我国为什么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应如何推动?
何建坤: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关键着力点,是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瓶颈性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战略选择。
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幅度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是当前实现低碳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我们首先要改变过度依靠增加投资,以重化工业产能扩张为主要驱动的发展方式。研究表明,投资在GDP中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相应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GDP能源强度可下降0.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在GDP中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相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强度也将下降约1个百分点。
我国第二产业在GDP中比例(47%)以及重工业在工业中比例(71%)均已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的峰值,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已占世界的一半左右,具备了较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的条件。此外,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仍有较大潜力。
所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一方面,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促进可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另外,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降低能源构成中的含碳率。两者叠加,可促进GDP的二氧化碳强度显著下降。
谈能源消费控制目标
东部发达地区力争2015年煤炭消费达峰值
问:您建议我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应该制定怎样的目标?
何建坤:我国有必要逐步制定并实施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控制目标,研究制定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形成促进低碳发展的 倒逼 机制。 十二五 能源规划中制定了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的指导性目标。 十三五 开始将可能实施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和变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约束性目标。
20 0年前后,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其新增供应量可满足能源总需求的增长,化石能源消费不再增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目前,东部发达地区人均GDP大都达1万美元左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已相当或超过欧盟、日本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水平。
东部发达地区是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地区,今年初严重雾霾天气,燃煤排放是其首要成因。如仍持续当前发展模式,2020年很多地区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将远超欧盟、日本的水平,而直逼美国的人均水平。
我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制定更为积极的低碳发展目标,在全国率先实现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东部发达地区要努力争取2015年煤炭消费达到峰值,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期间勇猛杀敌屡立奇功相关链接:
用什么药软肝效果好忻州白癜风
本溪白癜风医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