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杜石轩名人录
说起著名作家杜鹏程,在陕西乃至全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家喻户晓,因为他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是解放后全国第一部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史诗性巨著!《保卫延安》是“十七年文学成就”中,具有代表性你要把你的客户描述出来的“三红一创、青林铁保”这八本长篇小说中的重要一部。当时,“湖畔诗社”的重要成员;鲁迅先生的亲密战友;原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冯雪峰先生为他写出了近三万字的评论文章!聆听过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著名文艺评论家,原陕西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胡采先生也给予了及时、中肯的评介。《保卫延安》初版于1954年,距今已有56年的历史了,现在重翻此书,你仍然能感受到语言的清新、感情的火热,艺术手法的高超!
我是在课本上看到了《夜走灵官峡》这篇小说后,才知道了杜鹏程先生的,又从大哥那了解到杜先生仍然健在,而且就生活在西安。1991年8月的一天,我怀着崇敬、忐忑的心情叩开了,位于省作协家属院的杜鹏程先生的家门,没有想到,杜先生和他的女儿热情地接待了我。期间,杜先生和我交谈之余,为我题词:“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王若林同志 杜鹏程于西安 九一、八、十一”,奖掖之情,溢于言表。与此同时,他还送我了一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杜鹏程散文集》,并郑重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临别时,杜先生和女儿将我送至门口而别。杜先生当时是扶着墙壁走路的,而且人特别消瘦,说话也是气力不足,可见身体不是很好,但是他对我这样一个平凡的文学青年确是这样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真是令人感动!
从那以后我一直关注并收集杜鹏程先生作品,以及别人的评论著述,一直到现在仍然坚持。到目前为止,我已拥有杜先生的作品以及研究专著不下 0本,值得一提的是我还买到了1958年版的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杜鹏程先生的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以及196 年版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杜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年青的朋友》,这也算是劫后重逢,十分珍贵。1998年我在部队当兵,当时的津贴是每月85元,一天外出,在莱阳新华书店我发现了《杜鹏程文集》(四本)后,欣喜的我毫不犹豫的拿出84元将书买了下来,作为自己永远的珍藏。
通过买书、看书,我逐渐认识和了解了杜鹏程先生,对他传奇和非凡的一生所深深的震撼和感动。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他写出了不少剧本和通讯报道,为人民战争鼓与呼;沐浴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和平岁月,他写出了不少的小说和散文,抒发着建设新中国的喜悦之情;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文革期间,他遭受了肉体和精神的沉重打击,在批斗、抄家和撰写悔过材料中度日如年、倍受煎熬!因此,正如他在散文《我这一支笔》中所说的,他才将以前用来写作的,杨秀山将军赠送的金笔,换成了普通的圆珠笔,并禁止自己的子女进行写作,这里边包含着杜先生多少的辛酸和伤痛,思之令人泪留满面!
杜鹏程先生去世后,贾平凹、路遥、毛奇、赵熙、吉春等先生都先后写了悼念文章。贾先生说,将杜鹏程叫做“老杜”,就和将莎士比亚称“沙翁”,将矛盾先生称“矛公”是一样的;路遥先生文章的标题是《杜鹏程-村级管理得到了加强--燃烧的烈火》;毛先生在文章中说杜先生是“本质的诗人”,他们推崇、敬重和仰慕的思想溢于言表、空前绝后!我还得知,韩城市委、市政府将杜先生的骨灰藏在了象山公园的象山之巅,并修墓立碑,供人瞻仰,在韩城市的城门楼上,建立“杜鹏程纪念馆”,欢迎参观!我想能够这样,杜先生就可以含笑九泉了,因为这是对杜鹏程先生最好的告慰和祭奠!
《杜石轩名人录》(二)品味社会的美文家---王汶石
王汶石先生是山西人,1921年出生,是原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1、短篇小说集《风雪之夜》。2、中篇小说《黑凤》。 、文艺评论集《亦云集》。作品不多,但篇篇精品。
拜访王先生,是在陕西省国防科工委的家属院,他和他的夫人接待了我,临别时,王先生在我带的本子上题词:“沿着毛泽东开创的道路勇往直前。王若林同学留念 王汶石 九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长安”。字迹遒劲有力、娟秀潇洒,令人百看不厌。拜访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先生的满头银发和笑呵呵的表情。这使我才相信,文学界对杜鹏程先生的评价是“皱着眉头看生活”,因为杜先生善于发现和批判社会的阴暗面,而对王先生的评价是“微笑着看生活”,因为他总是将目光放在生活中美好的方面,力求讴歌社会、讴歌时代!可见这个评价是多么的中肯和贴切!
翻看王先生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笔下的文字总是那么的清新、流畅,刻画人物力求传神。他写的攻于心计,爱占小便宜的卖菜者,也少却了奸诈的成分,显得那么朴实、忠厚;他写的腊梅在与对手的竟争里,也少却了应有的剑拔撸张,多了几分生动、可爱;至于他的关于“风陵渡”的散文,更是将景色、人物和抒情,铺陈的亮丽、深远。应该说他的文笔和“荷花淀派”的领军人物,孙犁先生不相上下,就连茅盾先生对王汶石先生的评价都是很高的。
由此看来,王汶石先生是名副其实的“美文家”,他在文学史上有其永恒的成就和风华!
《杜石轩名人录》(三)昆虫学的 巨匠和泰斗---周尧
周尧先生生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享誉中外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馆”的创建者。而我之所以知道周尧先生,却是有一次,在武功的旧书摊上发现了由天则出版社出版的他的诗文集《雕虫外集》,里边的诗文无不抒发着,一个有良知的爱国知识分子对旧社会的鞭笞、对新社会的赞美,对自己的昆虫事业的热爱。
怀着崇敬的心情,1994年8月的一天,我敲开了位于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家属院的他的家门,给我开门的是一位个子不高,面色红润,身体硬朗,留着山羊胡须的老者。我自报家门,说明来意后,才知道眼前这位有着“农村老大爷”形象的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尧先生。他热情的让我进屋,请我坐下,并给我倒上了热气腾腾的清茶,然后我们就攀谈起来。他看了我从旧书摊上买的《雕虫外集》后,高兴的又拿出一本,他80大寿时的彩印纪念册《苍松》,分别签上名后交给我。我又拿出自己准备的本子请他题词,他思索片刻,便欣然写下:“人是集体动物,在集体才能生活。应为集体而活,为集体工作,为集体学习,为集体创作,在集体中永生! 周尧 1994、8、7。”的题词,言真意切,给人启迪、令人感动!临别时,我祝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他向我含笑、挥手作别。多么慈祥、和蔼、平易近人的长者和前辈!
从那之后,我就一直关注周尧先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地对周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采集动物标本,他跋山涉水、不怕辛劳;为了护校,他斗智斗勇、正气凛然;为了带好学生,他谆谆善诱、诲人不倦;为了推广世界语,他多方奔走,广为宣传。他淡泊名利,谢绝应酬,一心扑在祖国的昆虫学研究上,是学高为师的典范!他曾经多次出席昆虫学的世界大会,为祖国赢得了声誉和尊严,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与原国家领导人王震、王任重、屈武等常相往来、交谊匪浅!
周尧先生是昆虫学的巨匠和泰斗;是知识分子的榜样和典范;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和怀念!
(四)书画皆佳、德艺双馨---李梅
李梅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化经济交流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京书画院副院长,陕西书法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国家高级美术师。他的书画艺术的精湛与淡泊名利的品德,在陕西乃至全国的文化界都有很高的声誉,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与李梅先生相识并交往纯属偶然,那是2002年,我当兵第七年(二级士官),回家探亲,闲来无事,利用到西安我哥那玩的机会,我顺便去南门里的书院门一游。期间,我正好碰见李梅先生的外甥,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王昌林先生,在步行街上,销售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相谈几句,十分投机。鉴于我对书法、绘画、写作和收藏的爱好,他建议我去拜访一下他的舅舅,也就是李梅先生。在他的带领下,盛情难却的我,来到了李梅先生的书画工作室。一见到李梅先生,李先生便以自己和善的面容、朴素的穿着和文雅的谈吐,化解了我心中的忐忑和拘谨。在敬烟、点烟、抽烟和闲谈中,李梅先生先后给我写了康海先生的诗《渡渭西望》横幅一件;《漆渭斋》书房名一件;并欣然为我题词:“大器晚成 若林同道惠存 壬午年 李梅”。他的书法恣肆、笔意隽永,令人叹服、叫好!之后,也就是年底,我受姜子续指导员(烟台人)之托,又请他写对联一副(我与指导员撰联,送给我们集团军的张祁斌副军长)。2005年底,我又受我营三连指导员孙刚(青岛人)之托,我送给他的外甥古对联书(上册)一本,送给他古对联书(下册)一本和砚台一方,并请他写了书法三件,并额外为我写《武功八景》横幅一件,十分珍贵。当时,茹桂和赵养科两位先生正为“华山”两个字打官司,弄的热火朝天,沸沸扬扬。当李梅先生看到《三秦都市报》上的“华山”二字时,当即说,绝对不是赵的作品,而是茹的作品。其高深的艺术涵养和敏锐的判断能力,让人格外佩服。事后我得知,结果被李先生言中了,茹先生胜诉,赵先生败诉。
到目前为止,我与李梅先生已经相识近10年了,期间,我得知李先生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先生既是老乡,又是霸桥区文化馆的同事,难怪“李梅书画作品选”的题签,出自陈忠实先生的手笔;我得知太白酒中的一个品牌“一壶藏”三个字是出自李先生的手笔,就那字一看,神采飞扬和灵动典雅的韵味,非李先生的墨宝无疑!我还听说前几年李先生经常去青岛和烟台参加笔会和采风,当时我在山东当兵,只可惜未曾谋面,没有招待,思之令人惋惜和遗憾!值得庆幸的是,前一段时间,我从好友王昌林那里得知,李先生目前心身安好,长住老家,有机会我当专程的拜访一下他,表达一下晚辈的敬意!
《杜石轩名人录》(五)身残志愈坚、文采耀云天---张海迪
以前我只知道张海迪大姐是身残志坚的自强模范,而不知道她还是文才斐然的作家,这是因为,从小时候开始,我印象中,海迪大姐之所以被我们学习,是因为她能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病魔作斗争;是因为她能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自学多种外语;是因为她能将自己对生命、人生价值的体会以报告的形式讲给大家,鼓舞我们前行。而得知她是作家,那才是1997年的事,1997年8月,我正在济南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基地学习“通信专业”,当时,夜间能陪伴我的只有收音机里的歌曲和节目,一天晚上,我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中得知,张海迪大姐将在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签名售书,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怀着焦急的心情,我总算盼来了这一天,哪天上午,我们进行毕业时的实际课目考试,考试完毕、吃午饭时,我向班长兼区队长张传国请了假,吃过饭,我便匆匆的赶往市区,来到泉城路新华书店一看,买书的人早已摩肩接踵、多不胜数、人山人海,而我们的海迪大姐还未来到,队伍已经从书店里排了出来,在街上还拐了几个弯。
我匆匆的买了书,也加入了排队等候的大军,海迪大姐的书名是《生命的追问》,文笔生动、内容感人,读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等了将近半个小时,海迪大姐终于来了,她是坐着轮椅被工作人员抬进来的,因为人多,我还没有看见她本人,她向读者致意的银铃般的笑声便首先传了过来,并响彻整个大厅,等见到本人,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人就是身体三分之二残疾的海迪大姐!只见她的脸白皙中透着粉红,她的容貌温柔秀气、漂亮大方,一身休闲的衣服时尚、典雅,特别是她脸上始终洋溢的笑容更使她年轻、漂亮了许多!轮到我了,离她只有一米,我递上书,海迪大姐龙飞凤舞地用软笔,在书的扉页写上了金灿灿的“海迪”两个字。等我准备再让大姐给我题个词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阻止了我,看了看后面长长的读者,再看看脸上热汗长流的海迪大姐,我收起本子,怜惜地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海迪大姐。这一面让我终生难忘,因为我见到了张海迪大姐!
之后,我知道海迪大姐当时是济南市文联的专业作家,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书,其中就有《轮椅上的梦》;她已经结婚了,与心爱的人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她已当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成为广大残疾人的领头羊和主心骨。祝愿张海迪大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多出佳作!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祝福!
《杜石轩名人录》
(六)诗坛泰斗、文化巨人---霍松林
我的书箱里一直保存着两样珍贵的东西,一件是霍松林先生送我的签名书《唐音阁吟稿》,一件是霍松林先生给我的题词手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霍松林 92、7、21”。霍松林先生是原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唐诗研究专家,诗人,书法家,著名学者。我的这两件收藏的得来,是因为我与霍先生有一面之缘,我曾经拜访过他,聆听过他的教诲。
认识霍先生是因为他给我们当时订阅的《作文导报》题过词,他那潇洒、娟秀的书法和语重心长的寄语,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拜访霍先生是1992年7月,当时正放暑假,我在哥哥的安排下,去陕西师范大学补习英语,期间,我扣开了位于陕西师范大学校内的霍先生家的大门。进入屋里,霍先生请我坐下,为我倒了一杯水,当得知我的来意后,他推开手头的文稿,从书柜里取出一本《唐音阁吟稿》,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大名送给了我,并在我带的本子上,挥笔为我题词如上。期间我坐着看了一下霍先生家里的陈设,不大的家里,少有家用电器,多的尽是书,就连地上也是书籍成堆,举步艰难,我不禁叹服霍先生的好学和博学,羡慕霍先生家里的文化气息之浓!不忍过多的占用霍先生的治学时间,我稍坐片刻,便告辞离开,霍先生将我送到门口而别。
走在西安的大街上,你会发现,霍先生书写的牌匾很多,这为古城增色不少;驻足书店里,你会看到,霍先生的大名频频出现于唐诗的鉴赏书籍里,他不是顾问,就是主编,可见霍松林先生在唐诗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前几年,霍先生还被授予了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勋章,这说明,他还是忧国忧民的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如今,距离我拜访霍先生,已经过去了近20年,前一段时间,霍先生刚过90大寿,省上为他举行了庆祝大会。时间和风雨不能消磨霍先生对我的奖掖之情,我对他常怀感激。我现在喜欢进行古诗的创作,并稍有成绩,与他的熏陶和影响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霍先生,你永远是我尊敬的前辈,学习的丰碑!
共 570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对于这些老作家读者真的不是很了解。作家杜鹏程原来是《保卫延安》的作者。他有自己的文集,可惜这位老先生已经去世。作者用生动的文笔,描写了杜鹏程先生一生的丰功伟绩。王汶石先生是山西人,1921年出生,是原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1、短篇小说集《风雪之夜》。2、中篇小说《黑凤》。 、文艺评论集《亦云集》。作品不多,但篇篇精品。王汶石是早年书画与写作的老先生。周尧先生,却是有一次,在武功的旧书摊上发现了由天则出版社出版的他的诗文集《雕虫外认识霍先生是因为他给我们当时订阅的《作文导报》题过词,他那潇洒、娟秀的书法和语重心长的寄语,令人感动、催人奋进!里边的诗文无不抒发着,一个有良知的爱国知识分子对旧社会的鞭笞、对新社会的赞美,对自己的昆虫事业的热爱。这位老先生是农业有着贡献的老人。李梅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作者也亲自拜访过这位老先生。张海迪大家都很熟悉,她的诗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拜访霍先生是1992年7月,当时正放暑假,我在哥哥的安排下,去陕西师范大学补习英语,期间,我扣开了位于陕西师范大学校内的霍先生家的大门。这位老先生一生被文化气息熏陶,收获大量佳作。我们从作者身上,从这些有学术的学者身上,都看到了文学的一种精神。【:诗人夏红雪】【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 022 】
1楼文友:201 -0 -01 14:51:09 杜石轩主是我生活中的朋友,从他身上我看到一个优秀青年作家的许多品质。他不仅文章严谨,他的抒发也很有劲道。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欢迎您继续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 夏红雪,六九年生人。陕西省作协会员。在各大城市报刊发表诗歌二百余首,散文五十篇。
2楼文友:201 - 12:46: 6 可想而知杜石轩主的不平凡,和这些伟人有过交情!!
回复2楼文友: 05:29:57 只是后学去拜访前辈
肇庆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金华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怀化白癜风好的医院- 上一篇:藩国叹惊涛卷雪
- 下一篇:藩国冬季容易囤积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