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历史名人地方名人英雄楷模的戏拳
胡安娜
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的繁荣景象中有这样一道风景线,歌颂历史名人、地方名人、英雄楷模的戏,占了 1台新戏中的18台之多,从远古的舜帝、孟姜女到魏源、滕子京,再到现代的田汉、金9、齐白石,到当代的焦裕禄,一大批以历朝历代英杰名人生平经历为创作题材的新作,让我们看到当代戏剧正经历着一个大转变:从重在写事到重在写人。
中国戏剧历来是以写奇、写事,以强烈的悬念,紧凑的剧情,激烈的事件,奇妙的穿插,紧张的高潮,将故事写得峰回路转,引人入胜。本届艺术节写人的新戏,突破了写奇写事的传统戏剧写法。以某个人的生平事迹为题材,结构上将他们的人生经历、事件一件件串起来,让我们从历史人物走过的曲折岁月中看到一种自强不息的生命力、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看到一代代中国人永不破灭的中国梦,看到一种高扬的主旋律。但也必须看到,许多写人的戏总让人觉得少了一点戏味,有的结构松散,戏剧冲突既不紧张也不尖锐,故事情节既不离奇也不曲折,人物形象停留在生平事迹罗列的水准上,显得单薄、简单,有些戏的前三四场还能吸引观众,有戏可看,可一到后面结尾处的高潮戏时,戏就塌了、弱了、脱了。恍如戏到高潮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讲观念,讲主题,在人为地拔高人物、提升主题,本应最激烈、最震撼人心的高潮,恍如风雨已过,真是使人扼腕叹息。这种情形就像时尚语所说的,只有高原,没有高峰。这是本届艺术节戏剧较普遍的现象,就连荣获戏剧大奖的一些作品也难幸免。
当然,也有成功的范例,如湘剧《烧车御史》,剧情十分紧凑,环环相扣,一步步推向兴奋的高潮,难得的是戏的高潮处并无说教拔高的痕迹。又如《书香人家》,全剧并不算精彩,但高潮戏却十分精彩。
高潮是全剧的重中之重,是结构的大梁,是人物性格揭露最深入的地方。凡好戏,都寻求把高潮写透写足,写得淋漓尽致,惊心动魄。具备了这样高潮的戏剧,就是成功的戏剧。本届湖南艺术节历史名人题材戏剧作品的短板、缺失正在于此。我认为,写好高潮的一个重要关键,并不在于高潮本身,而是在高潮之前如何叙事、铺垫,为高潮的涌起准备气力、积蓄气势,就好比拉满的弓,引而不发,越拉越紧,当紧到极限,猛然1射,才能以最大的力度射向目标,激起高潮。许多历史名人戏高潮乏力的原因,恰是因为高潮之前写散了,写到高潮时,主人翁的人物性格与前几场却没有内在联系,为了升华主题,就让人物硬撑进高潮场面中,没有逻辑气力,情感根基不扎实,人物行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高潮就成了外部因素衔接的生堆硬凑,这样怎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审美心理呢?
近年来,我省每三年1届的艺术节,推出的历史名人题材的新戏基本都在10台以上,数量很多,但是受欢迎、能够留下来的不多,少有在全国叫得响的杰作,这应该从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认真找缘由。在当下,如何把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讲好,如何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就必须研究历史人物题材的写法,找到恰当的戏剧人物处理方法。
讲好历史人物题材的故事,必须把历史戏剧化、戏剧历史化融会在一起,这是写好名人历史戏时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人物历史并不一定具有戏剧性,艺术家要虚构,要让历史戏剧化;同时,让所有虚构的人和事、环境,都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运动冲突,使戏剧也历史化。在这两个融会中变史为剧,才是写好历史名人戏的关键所在。最近来长沙演出的《白毛女》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其魅力来自于大起大落的叙事情节与激荡人心的高潮戏完美统一、戏剧和音乐完美统一,创作者找到了人物情感冲突最集中的爆发点。
戏剧结构变化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关键是能否塑造出观众记得住的、具有不朽艺术价值的戏剧人物形象。这是让高原上升为高峰的重要基础。
(作者系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右侧脑梗塞桂林专门治妇科医院
月经量多吃什么食物补
- 上一篇:衣柜选购怎样肯定衣帽间的尺寸常见衣帽间设拳
- 下一篇:日本小鼯鼠的品种简介1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