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评测

您的位置:首页 >> 手机评测

突破技术难题欧意德打响国产高端AT突围

来源:朝阳手机网 时间:2020.04.03

突破技术难题 欧意德打响国产高端AT突围第一枪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即便是在出口环境恶化,出口增长放缓的不利情况下,今年月,中国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仍然达到了95.32亿美元的高值,占全国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75.58%。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在接收专访时谈到的那样,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汽车零部件的第四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然而,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整体繁荣却难掩中国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落后的尴尬。有数据显示,内资零部件企业90%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都集中在低端产品上,在高端产品上基本没有发言权,这种情况在自动变速器生产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国产自动挡乘用车中,80%左右搭载的是进口自动变速器,而剩下的20%也主要来自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凭借对中国市场的垄断,跨国公司从中国获取了惊人的超额利润,他们的自动变速器产品在中国的售价是其本国售价的三倍,更为严重的是,跨国公司还对中资企业自动变速器进口实行严格的配额限制,以此来保持本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使得中国一些整车企业不得不因此放弃自动挡汽车的生产。对此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王声堂指出:加速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研发及产业化进程,已经成为改变进口自动变速器产品独霸中国市场的关键,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当务之急。

2009年6月30日,在历经多年研制之后,中国在自动变速器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国产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自动变速器欧意德全电控、低噪音、高传动比、高适用性4速自动变速器在中国最大的发动机及变速器生产基地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公司试生产成功,从而填补了中国在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又一项空白。据悉,该型号自动变速器不久将正式应用于中高端乘用车上,而该公司研发的6速自动变速器的量产也已被提上日程。

突破技术瓶颈,统驭市场前沿

自动变速器作为高档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制造技术一直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虽然中国也一直致力于自动变速器技术的研发,但收效不大。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自动变速器就被列为国家科研项目,到1975年研制出了具有3个前进档的CA774液力自动变速器,但是由于动力传送比低、噪音大等原因,根本无法满足乘用车需求,更谈不上量产。2002年,国家又在自动变速器的研究上专门立项,从国债计划中安排款项支持上海和天津进行研发,在历时两年时间,花费8亿多元之后,最终却无功而返。2005年,吉利汽车在历经多年研发之后,推出了其Z系列3AT变速器,在业界也曾轰动一时,但是其技术还是难以与国外产品相比,且离市场需求也有较大差距。事实一再证明,不补上核心技术这块短板,中国自动变速器产业就难以有实质性的发展。

据业内专家介绍,真正制约中国自动变速器生产的技术难点在于TCU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技术的缺失。TCU就好比是自动变速器的大脑,没有大脑,对变速过程的智能控制就无从谈起。为从根本上解决国产变速器生产技术缺失的难题,欧意德发动机公司从世界顶级自动变速器生产厂商德国ZF公司引进了其全套自动变速器生产线及配套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特别针对TCU控制单元技术展开了自主创新,从而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AT控制系统。据悉,该控制系统使用32位TCM8控制器,拥有更快的运转速度。

在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的同时,欧意德发动机公司在变速器与发动机间通信协议方面又做出了大胆革新,通过与博世、德尔福、西门子等公司协作,欧意德开发出了J1939协议升级版本,这就意味着凡是经由上述三家公司中任意一家完成ECU标定的发动机,欧意德变速器都能与其实现顺畅通讯,从而大幅提升了产品的匹配性和适用宽度,并缩减了匹配周期。

此外,欧意德发动机公司还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整个零部件制造领域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在全厂设立40多个SPC质量控制点,对变速器制造过程中的2000多个质量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完成质量数据分析,并采用欧洲同类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确保下线的每一件产品都能达到与ZF公司同样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

另据了解,在欧意德变速器试生产成功的同时,奇瑞、吉利、江陵等自主品牌在自动变速器技术研发和引进方面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而就在前不久,吉利汽车完成了对DSI的整体收购,这对渴望技术突围的中国核心零部件产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

突破合资模式,致力自主经营

为获取高端自动变速器的生产技术,国内汽车企业热衷于合资模式,而跨国公司也希望借合资的名义开拓中国市场。据了解,除了外商独资企业外,国内具有高端自动变速器生产能力的企业基本都是合资企业,例如上海采埃孚变速器有限公司便是由德国采埃孚与上海汽车合资成立的,天津艾达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则是由日本爱信精机和中国一汽合资成立的。

现在看来,外方的目的显然已经达到,这一点从它们在华业务的飞速发展就能看出,而中方能否如愿获得技术仍是个未知数。 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在中国汽车行业已经推行多年,可时至今日,一些已经成立十几年的合资汽车企业,其核心零部件却依然完全依赖进口。原因很简单,跨国公司并不想看到一个能与之抗衡的强大的竞争对手出现,在它们眼里,中外合资公司不过是其海外的分厂而已。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所说,在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里,外资是企业唯一的技术来源,很难想象中国企业能从中得到什么关键技术。

除了技术梦落空外,合资模式还极大的限制了中方的获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合资企业的股份配比中中方占比较少。以天津艾达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为例,一汽仅占20%的股份,而在2008年底由一汽、上汽、东风等12家国内汽车企业联合博格华纳合资创办自动变速箱制造企业中,中方12家企业所占股份仅为34%,这就意味着利润的大头又将被外资拿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意德发公司从产品立项起就确立了自主经营的战略方针,并投入巨资用于先进技术引进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取得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企业也获得了发展的自主权。此外,自主经营的模式也保障了企业丰厚的利润回报,有了资金保障,企业便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和人才的引进、培养,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这种自主经营的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企业技术研发的难度和经营的风险,但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在寻求技术突破和自主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

突破规模瓶颈,实现规模效益

生产规模小是制约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来自《汽车蓝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9》的数据显示,目前内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在全行业中的比例还不到1%,大中型企业也不足15%,许多企业的年营业额都在1亿元以下,甚至更低。这样的规模和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博世为例,博世2003年的营业额已达36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4000亿元左右,相当于当时整个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一年的销售收入。

生产规模小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难以获得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进而影响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同时生产规模小也限制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开发,使得企业技术落后的局面更加恶化。在竞争加剧、列强环伺的危机之秋,没有足够大的规模,企业就很难抵御市场的冲击,时刻面临被跨国巨头吞并的危险,因此实现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燃眉之急,而在技术开发难度高、资金投入需求大的自动变速器领域更是如此。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以欧意德发动机公司为例,其自动变速器设计产能达到30万台,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与国内一些自动变速器产品只能为自己或少数整车厂配套不同,欧意德自动变速器拥有更广泛的产品适用性,可以匹配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多种乘用车型,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整车市场提供配套,从而使企业的设计产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销量,最终形成规模效益。

凭借规模化生产,企业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取得价格优势,而且有利于实现产品规格的统一和标准化,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规模化生产同时也对企业的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意德的规模化生产到底能够产生多大效力,也要待其批量生产后才能下最后结论。

变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直接影响驾驶的操控感和乘坐的舒适性。随着人们对汽车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自动变速器已成为现代轿车配置的一个发展方向。据CSM预测,到2014年,中国市场配备自动变速器的车型将占到总量的45%左右,市场可谓广阔。面对如此诱人的蛋糕,国外厂商已经率先谋划布局,而以欧意德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正在迎头赶上,大浪淘沙,谁将在这场竞争中成为市场的骄子,我们将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汽车)

本文版权为汽车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及作者。

小宝宝上火便秘怎么办小孩儿便秘怎么办一岁半宝宝便秘怎么办宝宝得肺炎严重吗

月经量异常是什么问题

江苏治疗癫痫病医院

青少年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通心络胶囊治疗颈动脉斑块有效果吗
跌打损伤外擦有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