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企业减税获得感
如何提升企业减税获得感
以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为核心的减税运动,可谓本届政府的经济纲领之一。仅以2016年5月营改增全面铺开以来计算,企业整体减税已将近7000亿元,小企业也受益匪浅,改革成果卓著。不过,减税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纸令下就能全面自动兑现的,而需要各级政府机关的持续努力。一些环节的减税成果是否还有待发挥,也值得关注。
近日,有专家以个人名义批评当前税收实践不佳,国有大企业减税实惠多,民营企业包括科技型小微企业受利少,企业实际税负感较重,征税力度太强。
这种观点并非孤立。企业家曹德旺曾直言中国制造业税负比美国高,经济学家李炜光等所做的调查认为民营企业实际税费负担接近40%。当然,对这些论断会存在着一些异议。但鉴于税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至关重要,不妨对之怀着一种宁可信其有的审慎心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负责态度,对之予以实事求是的调研。
首先需要指出,税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同行业的税种税率存在着差异,应纳税额的认定、税收抵免和优惠的操作由多个环节构成。即使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在同一税收优惠政策下的苦乐不均,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增值税虽然较为简明、征收时争议较少,但与企业生存息息相关的所得税的征收,仍然可谓槽点颇多。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不能讲是由于政策不佳,而是说明了设计细节与执行落实方面有待完善。
在制度设计上,大多数税种的税率是分档的。而档和档之间简单划分,是为了节省征税成本,但对特定行业,是否仍然存在一刀切带来的不贴切之处?同样的抵扣政策在落实到不同行业时,不可能具有同样的可操作性。这样的话,服务型小企业是否和制造业大企业一样享受了实惠?制造业企业和交通业企业得到的甜头哪个更多?等等均是合理的疑问。不妨结合实际予以调查和探讨阶段性动态调整的必要性。
此外,正规税种之外的各项费用、基金,对企业来说仍然是与税的效果等同的负担,会成为税负感重的原因。
在制度执行上,征税机关的手松收紧其实区别甚大。征税和免税政策及税率的公式固然是较为确定的,但纳税对象等分母、可减除可抵免事项等分子的确定涉及到个案事实判断。征税机关先天有征越多越好的倾向,我国征税机关的裁量权又相当大。而另一方面,小企业囿于人力物力,账目齐整度相对较低、发票开具和获取的规范性较弱、合法节税和税收筹划手段不足、甚至维权渠道也很少,面临征税机关时颇为被动。
目前,我国的政策基调是倾向于放水养鱼的减税哲学,而其背景是经济新常态下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的经济推动战略。但各地征税工作是否符合上述宏旨,有待考察。
所以 鉴于我国仍然是财政实力相当雄厚的国家,各级政府和征税机关应当避免把税收收入最大化作为工作目标。政府和企业、征税机关和纳税人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共生共荣关系。本届政府强调放管服的新行政理念,这种尊重市场、维护市场活力的风格也应该体现到征税中来。
故而,征税机关、经济主管部门、中小企业促进部门应当积极调研,体察企业冷暖,尊重纳税人的权利、倾听纳税人的呼声,杜绝过度征税、提前征税、年终突击征税,消除预先制定税收增长率的做法。在主观税负感重或客观上征税量已较大的行业和区域,在法律框架内从宽把握征税力度。对于潜在的结构性税制问题
,如特定行业减税实惠不多,应早日纳入税收规则修订规划。征税的法治化、规则的透明化、可预期性亦需要不断加强。
上海阳痿哪家好松原哪家牛皮癣医院好
头孢呋辛酯和青霉素类药物同时使用吗